《新玄機》雜誌主頁   夢筆其他文章

                                                                       文•夢筆  

夢裡玄機〔之三零

個人衛生也是戒律?

   

    每一次寫一些佛法內容的文章,都會在心中很感謝《新玄機》的總編,讓筆者可以有一塊園地去抒發心中所想。畢竟以玄學為主力的雜誌,可以容納玄學以外的內容,是很難得的。尤其筆者有時會寫一些佛教的理論,好像和玄學很風馬牛不相及。

    佛教思想不可以和玄學思想相等同,也不可以用玄學思想去理解佛教思想。但從入世間的角度來看;玄學教人趨吉避凶,面對人生命途中的種種不如意、低沉、辛苦,希望可藉著玄學去改善命運,令生命更美好。

    而佛教卻是直接說如何去面對自己的人生,為什麼會如此,進而有方法可以改善,發揚光明,甚至脫離這些苦。兩者都有一個目的就是不要浪費了人的生命。


    以有限的生命,去發掘無窮的智慧。佛法說人身難得,所以不要混混沌沌地荒廢過去,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那怕這一期的生命不美好,也期待下一期的生命能美好,這一期不能解脫,下一期繼續努力。

    以上是筆者學佛法的原因。

   
怎樣令生命更美好?是世間的財富地位?還是精神的提升?心靈的圓滿?

    筆者為了學好佛法,因此要學戒。想要生命更美好,生活得自在,更要明白戒律如何運用處理。因為戒對修行很重要,更是修福報的主要基礎。可惜很多人皈依受戒卻不懂戒,甚至誤解形成不正確的理念,倒成了反效果。

   
為什麼會有戒律?又是如何形成的?

    其實佛證悟後初傳法,跟隨佛的弟子都是上根上器,很快就證果,行為自然符合法度,不需要去節制。到後來弟子越來越多,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形成一個龐大的僧團。人一多,紛爭就多,規矩就亂了。僧團是羣體一起生活,對內要融洽協調,對外要有莊嚴令人崇敬,怎可以一盤散沙。由於弟子不停向佛申訴,佛一件件去解决,因此一條條律法就逐漸成立了。

   
研究戒,其實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在每一條律法背後,都有故事,那些故事頗有趣及有意義。所以死守戒不如明白背後的意義,履行起來才得心應手。不過筆者只論在家眾,因為出家眾的戒有些是沒得變通的。

    譬喻不能飲酒,為什麼?因醉酒會亂性,做出一些不當行為。所以在某種情况下小心或不得不沾了一點酒,但沒有為此做錯事,就不用害怕犯了戒會有不好的後果,把自己嚇得半死,下次小心一點就好了。

    像出家人不可游泳;有一次一些佛弟子在水中嬉戲玩耍,被旁人看見引起閒話,佛就制定以後不得游泳。其實是玩水嬉戲有損形象,你會對一位毫無形象的出家人產生景仰,繼而對他說的道理信服嗎?但如果學游泳保命呢?不會游泳掉到水裡會淹死,那又如何?因此戒條是死的,而日常生活卻會有很多變數,怎可執着不曉得變通。

   
戒律是對自己人格修養的一種要求,不能視為約束。除了一些特定的之外,大部份都是以不影響別人和團體性為大前提。幾百條的律條可能不容易看,但筆者曾介紹過一本由唐朝時代的義淨三藏;因中國當時的律法不齊全,就親身跑去印度那爛陀寺住了十年有多,每天和印度僧人一起生活,學習僧團的規矩。回中國後寫了一本書名《南海寄歸內法傳》,現時坊間還可以買到。

    書內寫了四十條戒律,不多但已包涵了衣、食、住、行很大範圍,看完後會瞭解很多。雖然是出家人的生活,但其實和在家眾的分别不大,裡面一開始講的都是個人衛生。

    想想千幾年前的印度,屬於文明尚未完整的時代,對於衛生可能並不注重,看一些基本清潔都是戒就知道了。像下列幾條的名稱:

    「食坐小床」,「餐分淨觸」,「食罷去穢」,「水有二瓶」,「晨旦觀蟲」,「朝嚼齒木」,「受齋軌則」,「便利之事」,「洗浴隨時」。

    看名稱大概有些概念吧!其實就是早上起床後要刷牙、去完洗手間吃飯前後都要洗手、用的水要清潔、食水和洗濯的水要分開,如何吃飯等等。

   
以上都是個人衛生,居然要成為戒律,可想而知一定是有人不注重衛生。不注重會有細菌,現代說病毒。不但自己生病還會傳染給旁人。想起曾經的淘大花園事件,能不害怕嗎?

    千多年前佛陀已明白這些道理。不要以為現在社會進步,不注重衛生的人多的是。注重衛生的人會覺得上面所述的律條需要特別遵守嗎?根本是每日的習慣,怎會守得辛苦。

   
跟着又該做些什麽去積聚福報呢?下一期再繼續。(待續)

 

WB01343_.gif      回首頁     WB01345_.gif (616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