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教 金蘭觀 陸毅  

請來看展覽                                     

                                                                                        
    本月二十三、二十四兩日,我們金蘭觀將再一次舉辦道教文化展覽,向世人介紹本觀在 呂純陽師尊引領下,修真行道的體會和實踐,特別專門探討現今社會道德淪落的解決方法,展覽標題為『道德蘭馨』。在此謹向各位讀者發出邀請,歡迎各位撥冗蒞臨,多多指教!(本觀地址在元朗屏山唐人新村,展覽時間由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本觀在元朗康景街特安排穿梭巴士接載。如有查詢,請電24764759)。


    道家道教存在於世,遠自 道祖將《道德經》傳世為始,將道教宗旨、教義、修行方法,一一清楚闡明,凡離開《道德經》的思想,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道家和道教。我們舉辦展覽,目的即是要介紹道教的本來面目。道教道教,乃是神道設教,要喚醒世人,將大『道』真理告訴世人,下決心修改自性,所謂『修身』,繼而達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的。

 

    龔中成壇主曾經告訴我們,『道家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至高宗旨,為人生觀』(二○○一年二月初十日),這是道教最終的目標和宗旨。

 

    人於世上,如何生存,如何處理各種人與人的關係,其實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試想想,假如這個世上,沒有人類,也沒有其他生命,當然也就沒有爭執、沒有是非對錯、沒有勾心鬥角,從而也沒有快樂痛苦的分別,於是所謂樂土也好,俗世也好,濁土也好,都不存在了。而一旦有人,有生命,彼此之間,如何共處,便是問題所在。生下子女,竟然不孝父母,甚至忤逆違命,傷害父母;或者夫婦共處,不是你怨我,就是我恨你;兄弟朋友,爭奪利益,小時還能共處,大時卻反形如陌路,這些事情豈不令人唏噓。可見,樂土與濁土,都是人去創造出來。人能和洽相處,彼此融洽,人間便是樂土;反之,人人互相爭鬥,爾虞我詐,使出種種手段,甚至害物累人,這人間便是濁土了。

 

    所以,道家所希望達到的,是理想的人類社會,是和洽相處、互相扶持、相親相愛的人際關係。這就要以公共的標準,去相互約束。但這些標準,本身就是天地之間的道理,用這些行為約束自己,就是行道的表現。比如因為天地生人生生命,沒有天地就沒有人和萬物,所以我們要敬天地;同樣道理,父母生人生我們,所以我們要孝敬父母,這亦是感謝父母生育之恩。於是『孝』的標準便確立起來。由『孝』開始,一切人際關係便產生,兄弟姐妹皆為父母所生,孝父母即應友愛兄弟,是為『悌』,因父母亦愛其所有子女;工作、社會、國家之長者,給我們及家人工作及安定的環境,敬長而忠於職守,亦是天經地義,這是為『忠』,是孝道在更大範圍的實行;再有夫婦恩義,朋友信義,都是遵守盟契,或是不背諾言的表現,是為『義』和『信』,亦是孝道向更廣闊的方向推展。明乎此,五倫(父母、兄弟、夫婦、君臣、朋友)和『仁義禮智信』五常的道理,自當明白。

 

    建立理想的人類社會,是道家的目標,但實行起來,乃是由自己做起, 師尊經常要求我們『己立化人』,那就是由自己的榜樣作用,影響世人,所以道家道教,本身最強調的就是一個「修」字,而最終的目的,亦希望人人能修。

 

    可是現在世人對道教的認識,常常是本末倒置,不知道什麼是「修」?「修」些什麼?「修」有何用?甚至連「修」這個字亦可能沒有聽過。由於缺乏了解,他們可能以為,所謂道教就是身穿道袍,滿身八卦符號,口裡常講一些別人不懂難明的說話,甚至是劃劃符、唸唸咒,敲敲法器,做點法事,這樣就是道教。事實上,太多混水摸魚的人,戴上道家的帽子,使用過去道家濟世的一些手段,增添一點玄奧、神秘,而作謀取個人私利的行為,但其中完全與「修」沒有關係。這使一般人不但對道教的認識更為曲解,亦不利道教對社會的正面影響作用。故此我們舉辦展覽,即希望回復道教的本來面目,並喚醒世人,齊向正途。

 

    希望到時與各位有緣的讀者,有共論人生的機會。謝謝。(細說扶乩之二十七)

 

                                                                                                              (本篇完)

金蘭觀網址:www.kamlankoon.org

金蘭觀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WB01343_.gif      回首頁     WB01345_.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