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毛澤東題字之集美解放紀念碑作陳嘉庚墓之靠山〔牌樓內為陳嘉庚墓〕
去舊迎新,筆者執筆之時,已是癸未羊年的年十五元宵節後。今年是筆者一生最辛苦的一個年頭,但又可說是筆者較有成就的一年。因為自從年廿九晚開始,筆者帶同數名學生在上環太平山街觀音堂名下之太歲廟為各善信服務,十多天來眾學生分工合作,上下一心,尤其年初四立春後,拜太歲之善信更大排長龍。因為筆者主理之太歲廟有一定之規矩,第一、先由善信自己誠心跪拜斗姆元君,然後上大香三支。第二、善信從甲子太歲起各大將軍奉上心香一枝,到當年太歲及本命太歲敬奉清香一炷(三枝)。第三、再在斗姆元君像前下跪,由筆者之弟子用百解替各善信向上蒼稟告,祈求本命全年逢凶化吉,轉禍呈祥。最後才由各善信自己用壽金攝當年太歲及其本命元辰,因此每位善信均需耐心排隊等候。
筆者見各善信之誠心態度及香火鼎盛,才放下心頭大石,證明筆者所做之一切,得到神明照應。筆者代表太歲廟歡迎各界人仕一齊參與共襄善舉,除興建希望小學及修橋補路外,眼科醫院亦是我們捐款之理想目標。
雖然太歲廟之成功令筆者感到榮幸,但與以下個案的主人陳嘉庚先生比較,可說是小巫見大巫。此個案是筆者準備找造太歲神像工匠到福建集美時所見,極具歷史資料,亦有風水學問,在此與讀者分享如下:
集美鼇園附近之天馬山,利遠行,惟因風吹雨打已見露石〔煞〕
當天早上筆者與學生及當地朋友小強,從廈門出發經廈門大橋到泉州找斤匠,途中筆者見一地區附近有天馬山及文筆峰包圍,認為必有可取之處,安排回程時到該區追尋風水之地。原來該區為集美學村,其東南方有一鼇園,為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所建。集美區剛解放時那裡是一片由海邊礁石自然形成的荒嶼,因三面臨海,退潮時可見一條沙堤與陸地相連,尤似一隻大海龜將頭伸入海中,故名鼇頭宮,即現時安葬陳嘉庚先生的鼇園。
陳嘉庚先生在一八七四年生於福建同安縣集美村,家境困苦,十七歲到南洋隨父親在新加坡所開的米店工作十三年,三十歲獨立經營黃梨罐頭業,一九一一年已從多個行業中獲利十萬元,一九二三至一九二五年他已擁資產達一千二百萬元坡幣,約值黃金百萬両。他在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哺育下加入同盟會,一九一二年回鄉創辦集美小學、男、女子中學、男子師範學校、各科專業學校等,一九一九年更創辦廈門大學。
陳嘉庚先生晚年回集美定居之後,決心終老家鄉。以自己一生做事從不麻煩別人,身後之事也由自己安排好。他決定在家鄉由他建造的集美解放紀念碑(由毛澤東親筆題寫碑名)後面的海灘上為自己建一墓穴。
陳嘉庚墓之明堂一望無際,右方廈門大橋守下關,只嫌空盪,宜風水補救
陳嘉庚陵墓從一九五二年動土興建,一九五七年基本完成,到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二日零時十五分逝世安葬,墓表覆蓋完成,經歷十年時間,可見工程之巨大。
鼇園建築有很多青石浮雕,以古今歷史故事五十八幅圖畫組成,文革初期集美居民為保護石雕,在壁上糊了厚厚的泥巴,直到動亂結束,此批陳嘉庚之心血及閩南工匠技巧的藝術精品才得以重見天日。
陳嘉庚墓坐子向午,左青/右虎犯反手砂,主子孫遠走他方
較為突出的是中間部份竟是「諸葛亮馬前課」,馬前課是一本占卜預言書,清朝時藏在圓明園,七七事變後有一位永春人在新加坡買到,後來陳嘉庚避難到印尼爪哇,由一校友相贈。他認為馬前課不是迷信,而是「語至誠之道有前知。」當年之社會能夠在墓旁刻上孔明馬前課者,應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陳嘉庚陵墓像一隻綠色的大鼇
陳嘉庚陵墓呈萬年龜式,坐子向午,外形像一隻綠色大鼇,正合喝象之顏色,前面明堂深且長及廣闊,稍嫌空蕩,左水倒右,幸廈門大橋橫卡收氣及現時為見,堂局四周已開始種有大樹,以關鎖外氣及避色犯割腳水,一舉兩得。
稍差是墓式左右之砂手造成反手砂,此為福建、潮州、江西一帶之穴式,因為當年福建、潮州、江西一帶民不聊生,各長輩均想子女遠走他方,出外搵錢謀生,所以風水師順應民心,將左右龍虎砂手做成反手,但此舉做法反使部份子孫發了達都不回家一次。現代之風水師不知前因,往往為主家做成反手砂之墳式,為害不淺。
集美始祖〔 陳嘉庚遠祖墓〕同犯反手砂
筆者近在集美中學附近追脈找到陳嘉庚的始祖墳,其墳式亦為萬年龜狀及龍虎分飛式,內明堂屬長而為雙環,可惜前方明堂受損。陳嘉庚先生一生奔波勞碌,教育英材,天馬山及文筆峰應事也。而將大部份財產貢獻作革命用途,反手龍虎砂的風水效應也有跡可尋。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