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香港風水學家黃頁

 《新玄機》雜誌主頁  劉銳山師傅其他文章

                                                                        圖、文•劉銳山

超越千百年磁偏與二十四向的一句說話——

 

「何京房之臆凿,舍四正之深悲」

 

 

地磁偏角

   
術數界對正北與磁北使用都是各執一說,羅盤中三針正針磁向,中針天星之向,縫針臬影之向,在各執一說之中所引起的謎思,「地磁偏角和二十四向」。

    近代有大量研究文字記載,地磁偏角最早記錄見於楊維德的《塋原總錄》:「匡四正以無差,當取丙午針。于其正處,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故此以此推斷以磁偏角於一零四一年發現,比起哥倫布於一四九二年發現早四百多年。

    早在戰國已發現磁石特性加以運用,《韓非子•有度》:「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漸以往,使主人主失端,東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從文中司南是指最古老指南針(呵呵,極有可能我稱為第一代指南針,當然去到我所創造玄空掌派羅盤已不知去到多少代了)。到東漢已有相當發展,王充「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當然我們是要感謝王振鐸的復原西漢式盤模型,使我們更清楚看到原貌,相信我們只看到其形,可能不知其髓,這個所謂髓就是十二系統?還是二十四系統?在未談其髓之前……先談誰最早發現地磁偏角?


    相信今天地磁偏角發現記錄要比楊維德的《塋原總錄》記載還要早了,在
《管氏地理指蒙》一書,是三國時代魏管輅所著,如果不是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考證為唐時期八百年,或更可以追溯至公元二二零年至二六五年,從書中內容或更可上一層樓,追溯至公元前七十七至三七年,何解?因為書中記錄了對京房四正批評。四正批評?近日我對邵雍圓圖子午寅申四正批評?偶然?必然?難道這是歷史大循環?

    大家有沒有想過中國有很多古籍考證,都是由部份西方人來拈一手?難道我們中國沒有這方面人材?總是這些考證,由西方人來說權威得多?就像邵雍圓圖由德國人萊布之發揚光大,而由自己人來說不值一談?我相信這個謎思比起發現地理磁偏角謎思來得更要大謎團啊!事實往往就是這樣諷刺!

   
我公告了,我公告了,很可能二零一零年七月十八日酉時,是首度發表打破地磁偏角最早記錄,希望這項殊榮送給大家,也是我們中國古代科學一大成就,不過在大家別開心之前,這或只是一項個人臆測(可能前天或更早已有人公開說了)。

    《管氏地理指蒙》魏管輅原著,其中一段原文:「大哉!中之道也。天地以立極,寒暑以順時,陰陽以致和,日月以重輝。范之以矩,模之以規。節之而聲不淫,表之而影不欹。以南以北,以東以西,以橫以植,以簡以夷。權之以平,量之以齊,賞之以勸,罰之以威。居之莫不安,用之莫不宜。亶乎,中之不可不及也,亦不可過而失之。噫!不及者可以進,過者不可追。
是以磁針之所指者,其旨在斯。何京房之臆,舍四正之深悲。」

    在這段文字之中,舉了很多置中道理,無論是人道,天道,地理,也不可偏離置中道理,這個時代思想都是脫離不開「龍德而正中」,好像站在中央就是對,因為中國人有此習陃。它的重點在於一句「磁針之所指,其旨在斯」,即作者是深信磁針是指天地之正中,而京房捨四正而取磁針所指丙壬是錯的,當然我們在這句說話不見「丙壬」二字,然而我們可以看回另一原文,「針指坎,離,定陰陽之分野,格偏壬,丙,探僭越之津涯。」明顯地他是指出了丙壬。

    若然推測此是事實的話,換言之
磁偏角早在京房時代已發現了,我們就可以把磁偏角發現上推一千多年。京房學問曾在東漢時期盛極一時,到晚唐時候京房著作大部份已經遺失了,而他的學問一麟半爪在《乙巳占》及《開元占經》已可窺探一二。而本書原注寫道「京房以臬影較偏于丙壬,謬矣」。當然,此原注可能在晚期才注上,但是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原作者已發現到磁針指向丙壬,而只不過他不相信京房學問而作出一番深悲的說話!最後,在此時刻,但願我是一位西方人,這樣才會顯得權威,深悲啊!

    真相是會隨著時候流逝而出現,根據假設推斷,隨之而來出現了幾項可破解的謎團,我們繼續再探!

二十四方

  
江西臨川宋墓中發掘出二人張仙人瓷俑,瓷俑右手持一羅盤,置於左胸前,到目前為止是未有更早實物出土,旱羅盤產生於十二世紀,此論點暫時不能質疑。

    而使術數家最感興趣的就是二十四山何時確立,而影響自風水理論及使用方法,在未確立之前我們可以從漆木式(安徵阜陽雙古堆M1出土)畫面窺探,式盤構成天盤與及地盤,天盤以樞接方式裝入地盤之中,因此天盤可以活動旋轉,地盤最外方格一層,刻上二十八宿星名,內層方格內分別刻上十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再向內一格是十二地支,而在地盤四角即四隅位,東北為鬼門艮,東南為土門巽,西南為人門坤,西北天門乾,合共八干十二支四卦。把它組合起來共二十四字,而二十四字是不會重疊在一起,它們雖然不同一層內,但是一個接一個,不會重疊,我相信它是有一層深層意義 。

    古人創造的東西是簡單而直接,不會有多餘的,從諸多文獻中可得知。為什麼我不稱它為向?因為向這詞牽涉到了晚期周天三百六十度,而每一字佔十五度在上古是假設,如果我們見回《史記。日者傳》載:「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時,順于仁義,分策定卦,旋式正?。然後言天地之利益,事之成敗。」便會知道當時它們排列是效天象地,
日月二十八宿,北斗七星,作一切可作辨方位為依歸,都把星辰都置於式盤上,同時還有些式盤刻有節氣等,明顯地有考慮到日月星辰,人事,周天排列自然現象(二十四位),還有什麼比它來得更恰當?今人好像有一種鄙視上古式盤感覺,認為它簡單,不實際。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我們把宋代旱羅盤二十四向思考模式套入上古,這樣是並不恰當!很容易跌進了誤區,有些資料我們應該可以觀察到反而失卻了,就正如大家認為上古沒有二十四讀數。

    上古只存在著十二系統方位呢?我想不然!只是思維角度及讀數方式不同而矣!為使方便容易向各位解說我模仿繪制西漢初式盤,在我模制時候,我發現它的設計安排是非常精緻而有內涵,且有層次感,感覺它像一位相當有藝術且有文化修養氣息的老先生。中國人效天法地思維表現出神入化,日月星辰,節氣等都擠在式盤上,中央是圓的,外圍是方的,剛剛與我們所立之地,像鏡中倒影,方中有圓,圓中有方,而盤中設計
星宿排列是右旋,角亢氐房心尾箕……,明顯地是左上角巽逆行,對應於十二地支,而地支是左旋,《淮南子天文訓》「斗勺為小歲,正月建寅,月從左行十二辰」,若果以月相納甲排列,乾納甲,乙納坤,丙納艮,兌納丁,震納庚,巽納辛,八個天干月相已懸掛於天空上,加上人間天地人鬼剛四維,不就是二十四位嗎?恰當地變化為一項工具,預測天地人事變化,對比一下宋代旱羅盤二十四就有天淵之別。後期羅盤,而表達不到那一種宇宙氣概!

圖一:漆木式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這個地,是指地盤,抵,是指勺柄,王振鐸只是憑此句說話,復原的徽型司南模型使我們想像到上古對司南的作用,把匙放在天盤中,我個人感覺非常不雅觀,況且不貼切古人思維,怎會把一件匙放在盤中央,不文不類,好像要進餐。

 

 


    其實古人的思維很簡潔,陰陽並濟,是圓中有方,方中有圓,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一切造物以
法天象地

    磁石的特性一早被古人發現了,《呂氏春秋》慈石召鉄,或引之也。又引《鬼谷子。各應篇》慈石之取針。在未發明旱羅盤之前,在唐以前一般會使用水浮法,把一根磨幼的磁針,套在?芯草上浮於水面,這是其中一個方法,亦有所謂的指南魚,而作指向之用,
我嘗試把我所繪制的漆木式(安徽阜陽雙古堆漢墓M1式盤)推斷,把圓坎處注水,放上燈芯草浮針,一樣可以做成指向效果,比起把圓坎處平面升起,並且琢磨光滑,仿制匙(斗勺)旋轉,效果是一樣,但是效天的情況就立竿見影,同時亦易於讀取復原的徽型所刻上的二十四方。(見圖)我推斷丙壬向

圖三:丙壬向或壬丙向圖

 

    長篇大論了一番,我們用最低的歷史指標舉證公元八百年,見《管氏地理指蒙》「針指坎,離,定陰陽之分野,格偏壬,丙,探僭越之津涯。喪家矢柄于群奴,化國總稍于一德。是以坤,艮向宅。」明顯地指出了壬丙坤艮向,當時已載明了有二十四向了,比起現今風水家所尊的楊筠松祖師爺還早了,如果我們是以原作者魏時期,還要提升多六百多年前,這樣大家可以一目了然,再不能貽笑大方!大家又想一想,當你持盤時候是橫放或是直立而取度?當然,是橫放,無論是旱羅盤或水浮法,都是橫放取度,這是說明了西漢式盤依然可以讀數。

   
總結,推斷在上古時候已經存在二十四向之分野,而當時思考模式與今天不能同日而語吧了!所以我們不能夠用今人二十四向思維,思考,而認為上古沒有二十四方之排列,它不設周天三百六十度排列,而是它是用三層來表達,這是文化不同時期分野,而此三層分別為天干,地支,四維四隅,它們是互不重疊,這就是我上文所說,只知其形,不知其髓的地方,是不會構成讀向不清。見圖午子向

圖二:午向或子向圖


管輅堪輿作法

   引述管輅作法前,再傳上東漢幾幅式盤圖,圖一,象牙式(西漢末)。傳山西離石出土,現藏故宮博物館。正面我們可以觀察到圓形有二十四山刻字,而背面還有一個孔,這個孔大家猜想一下用途是什麼,我個人想法是旋轉。


   
圖二,漆木式(東漢初)。1925年朝鮮樂浪遺址王盱墓出土(年代在東漢明帝末或章帝前後),現藏地點不詳。雖然天地盤均殘破不堪,但核心價值在于可以清楚看到二十四方存在。


   
上文我貼上西漢初式盤,大家可以看到有幾層方圓架構,而組合為二十四字,而這兩幅圖已經清楚表示發展到二十四字順排在于圓內,而堪輿盛行在我們一般人心目中在郭璞以後到楊筠松時代,我相信圓形二十四方向的答案已存在了,只不過當時式者稱為司南或式盤而矣!

    《管氏地理指蒙》的行文及詞彙,讀起上來給我感覺到正在讀《乙巳占》中輯錄的京房片言隻語,確實艱澀難讀!文中提及陰陽分野,「棣萼聯芳,曷有枯榮之辨?原鴒栖翅,曾無飛伏之偏。」稍為少讀點古文,也不知道它說什麼!我是需要翻查很多古籍才知道它說什麼,它只是借喻花鳥,真是太高!高至不敢攀拈。

    我們又看回一句《管輅》「顧瞻四勢之精神,來龍有穴;夾帶兩旁而妒忌,去水為妖。二用不侔,一例奚既。」而將楊筠松天玉經「龍中交戰水中裝,便是正龍傷, 面前若無凶交破,莫斷為凶山。」重點在妖與凶字,在兩詞相比下,年代已相去甚遠了!

   
三代以上人人皆天文,反而管輅對磁特別喜好,肯定磁的價值,「磁者,母之道,針者,鉄之戕。母子之性,以是感,以是通。受戕之性,以是復,以是完。体輕而徑,所指必端,應一氣之所召,土曷中而方曷偏?較軒轅之紀,尚在星虛丁癸之躔。惟歲差之法,隨黃道而占之,見成象之昭然。」

    在文中知道管輅對天文知識比現代人豐富,反而現代堪輿者有輕視之態度,為何呢?管輅在他文中說了很多理氣東西,而我觀察到這些所謂理氣就是後代堪輿者所用理氣鄒形。而他的繩規之法是不離二十四字,楊「先天經盤十二位,後天再明八干四維」,頗有相對之處,不過,他是明顯指出格偏丙壬非天之度,蓋天之度,午偏東,子偏西,故此,他的想法「喪家矢柄于群奴」,設計了則有丙午,壬子, 五行之異分。原文:「針指坎,離,定陰陽之分野;格偏壬,丙,靜僭越之津涯。喪家矢柄于群奴,化國總歸于一德。是以坤,艮向宅,禍萌于丑,未,寅,申,乾,巽安坟,災伏於于辰,戌,巳,亥。元辰巳水,巽興合活之悲;向首艮山,丑起缺唇之崇。皆由駁雜,執斷例以言凶;若是真純,豈《字林》之可斷」。

    管輅二十四位分析「塋冢兮,乃造化于黃鐘。區穴稍不廣兮,異陽宅之占方。東南西北兮,各分六氣之運。每方七宿兮,亦以見四正之重光。參之以四維八卦兮,皆具三爻之位。有子母牝牡兮,于以消長其陰陽。」明顯指出八卦三爻二十四位,與楊天玉經二十四山起八宮有不同分析。尚有一例,二十四向使用方法,「得壬子癸之坐穴,宜坤離穴之朝山」,我們清楚他的寫法與後世有異,針指坎離,後世多稱為午子向。

   
世事往往就是如此奇妙,曲中有直,直中有曲,答案總令人出奇意表,從文章之中帶出了在楊之前,堪輿師對磁及二十四位的看待。在書中結語提到「尋龍是無止無境,唯望氣是才是最高境界」,而他的「望氣」稱為「十輝之法」,甚妙,「
望氣」思想使人震耳欲聾,簡直打跨了不少真北或磁北支持者,而這兩派眼界只是爭論於丙壬之間還是子午之間的瞬少地磁偏角,正如人類相對宇宙來說,只是一粟之少,深思!

   
最後,以上文章觀點是根據《管氏地理指蒙》編者的序引用英國漢學家李約瑟考證成書八百年來推演,如有錯漏,懇請斧正!  (本篇完)

 

 

玄空掌派 銳山 初稿   庚寅歲次仲夏 

 

WB01343_.gif      回首頁     WB01345_.gif (616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