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玄機》雜誌主頁   宏泓道者其他文章

天堂遊記(三。完)      抄錄•宏泓道者(敕奉祖師泓道, 正统之道)

 

第十一回 三遊玉虛宮聽 元始天尊
說法,並朝謁 玄玄上人


詩曰:
花花世界色迷人。智士回頭伴佛鄰。
幻境虛華如水月。空心去執煉成真。

濟佛曰:
老衲希望世人不要被一時花容所迷,看那花容終有失色之時,一旦花落隨風去,你還能擁有什麼?天上景色,四季如春,這種桃花源境,讓人看了心曠神怡。。。。

其實要到天堂的路,如一條高速公路,每站都有指示牌、如三綱站五常站八德站’ …大道四通八達, 修得越圓滿,果位就越高。

天尊曰:
世人曰: ‘頭上三尺有神明’, 三尺者三界也,人之頭上為神居之處,為一身之主宰,故云: ‘頭頭是道。頭為天根,故頭斷則根基崩潰,人亦死亡。人之出世,本頂天立地之身,經河車轉動一週,顛倒陰陽,故孩兒出身,頭部倒立,由地戶而出,正是由先天墜落後天。。。。所以人應學火箭有沖天之志,心正性直,靈性由頭上玄關透泥丸出神,沖破天靈蓋之大氣層,自然可以回天。
。。。人如能節慾,關閉地戶,一旦氣足,始可打開天門,天門一開,則元神沖破大氣層,飛昇上界,可成仙佛。

天尊曰:

在家修道之法:

自無始劫來,眾生輪迴不息,迨至今世,午末元曾相交,午時如日中天,故世界萬物發展至極,應有盡有,衣食住行樣樣精華,人應時降世,普度眾生,凡是生於此時者,皆得 ‘天赦’ 而來,非福則慧。福者,一切享受無盡:慧者,大道處處可聞。要物質享受,要精神修養,任人選擇。今人腦智聰明,聞一知十,器物日新月異,造福人群。現時之人,如在午時降生,普受日光照耀,故天真不昧,精氣神旺盛,已賦有 ‘半仙’ 之格,亦可謂是 ‘地仙’ 之體,其如釜中之水,雖無加火,但因午日之照,温度上升,微火稍進,一點就滾,一棒則醒,故今時在家修道只要遵守人倫道德,不濫施妄洩,則其真水還源灌溉心田,禾苗盛,穗實結,一旦稻穀成熟即丹成,爆其粗殼 (假體) ,一粒真仁(人) ,脫殼飛昇。人能如此,則元神可沖破天門,修之甚之為容易。故此時不修,要待何時修呢?今逢‘天堂遊記’ 一書之著作,吾特洩出天機,今人若肯修道,天赦三分,只要有七分之功德,則可以修成正果。  

天尊曰:

為什麼說今人巳具半仙之體呢?因人類所吃盡是山珍海味、瓊漿玉液,仙餐佛食不過如此。穿則綾羅緞絲,天衣霓裳,飄逸蕭灑,仙佛亦不過如此。住則高樓大廈,設備豪華,上下乘坐電梯,天仙神真府,人間帝王家也不過如此。行則汽車,機車,飛機,來去自如,車輛排氣,正如仙佛騰雲駕霧,天邊海角,剎那可至。電視、電話、迅速傳真,如仙佛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可惜人類雖富貴至極,但 ‘生老病死’ 無人能免,故稱 ‘平仙’ 。既已具平仙之體,若不修道,則半仙之氣漸漸耗散,沉迷凡情愛慾既久,靈氣蒸發消散,由半仙而化為全鬼矣。 ‘精氣神’ 三寶,為人生存之元素,道經一再強調修道要守此三寶,實具意義。精若妄洩,則其人必是好色貪淫之輩,淫為萬惡之首,既好滛慾,所涉之事即邪,步趨邪道,則焉有正道可修?各教勸人守戒勿犯邪淫,亦即守道養精之意,於今則含 ‘節約能源’ 意義。

元始四十九章修道經 

(1)        立功章

凡欲修道,建功為先,利人濟世,功德益彰,是以諸天仙真,咸以功德超聖真位。積功滿千,形神俱仙。功不及千,形滅神仙。功及兆民,玉清之寶。凡蛻化為仙真,心性無碍,洞合自然。消則為炁,息則為人,神通自在,變化無形,飛行三界,出幽入明。一切眾生,咸願濟拔,心不退轉,自得真道。 

(2)        齋戒章

齋戒者,道之根本,法之津梁,人欲學道,清齋奉戒,念念正真,邪妄自泯。一切眾生,捨清淨域,耽嗜葷羶,而以觸法,譬如餓鬼,啗食死屍,火燒飢腸,無有飽滿。又如蠅虫,爭奪臭腐,妄為羶香,而以觸法。三宮溷濁,失腑不淨,屍魄欣昌,樂於死地。人當割嗜慾根,入清淨境,無作諸苦,無作諸惡,無生諸見,無起諸邪,觀聖訓戒文如世之法律,欲有所犯,而懼失自由之身。人於戒律,精意奉行,持凜在前,如對所畏,秉心正嚴,滅一切想,諦聽不二,可會正真。 

(3)        識本來章

虛無自然,道所從出,真一不二,體性湛然,圓明自足,不墮諸見,遠離塵垢,學無所學,修無所修,於中了然,不去不住,不敢不捨,無樂無惱,無死無生,無古無今,是真解悟。觀諸形相,等皆虛空,滅除世幻,體會自然。  

(4)        善應章

人有一善,百神俱泰;

人有十善,司命儲算;

人有百善,東華注名;

人有千善,福及七祖,

死歸為仙,萬善既備,玉符下迎,千神來朝,白日昇天。 

(5)        法力能捍章

見人死亡心生慈悲,不曉自悲其身,身由水火風土四大假合,似黃土為器,託炉火中而得堅固。人身猶器,法猶炬火,能捍人身,成不壞身。火者功德光,心德累積,光輝燦爛,潤身得法,金剛不壞矣。 

(6)        積善為寶章

人登寶山,周行左右,萬寶縱橫,無不可愛,當下山際,能不持乎?不持以歸,是謂自棄。人生於世,如在寶山,種種善緣,皆為寶也。人不造善,死殁離世,是猶登彼寶山,空手而歸,不持一物甚而滿目瘡痍,後悔莫及乎! 

(7)        除垢章

人形不淨,受諸梁著,積垢於身,必思澡澣。心垢不淨,六根所染,弗思其澣,茲為迷惑。是故身垢不淨,以世水洗之:心垢不淨,以法水洗之,六根清淨,表裹洞明,無毫髮染,方造無為。 

(8)        味道章

人之食蜜,遍口皆甜,舌有餘味,吾之言有甚於是。俗言凡味平淡,穢言污味薰心,道言道味淨神。言出於口,正如食異,吐露亦殊,聞受有別,邪正穢淨,仙魔辨焉。 

(9)        斷因緣章

一切眾生,從因而生,因從緣生,緣以因緣,結諸煩惱,成無量業,墮於生滅,輪轉不窮。如浪中漚,幾成幾壞。人須了悟,本來皆空,自生諸見,自著一切,種種眷屬,是煩惱根,與牢獄等。此心不悟,如大罪人,無始以來,身被縶縛,無有解脫。吾今為汝,滅前後因,斷一切緣。識因非因,識緣非緣,不因不緣,湛然常定,無去無來,無離無著,一切解脫,超出三界。 

(10)  自新章

一切男女,於仙聖前,稽首歸命,洗滌垢穢,令心地淨,悔過自新,誓勿後造。若有男女,處世以來,於仙聖前,內省於中,至心地清淨,己無可懺悔自新之事,是為古仙,不名新聖。

(11)  布施章

有餘而施非難,不足施之為難。 ‘施己所愛’ 非難, ‘施所不欲’(捨愛) 甚難。一切諸福皆自歡喜中來,施者無損,受者有益,一切施能生歡喜心,召喜悅神。一切財寶,甚至性命,權借使用,大限來時,盡皆拋散,無何所得。智士住世懷出世之心,或施以財物,歸獻三寶,濟貧助道;或施以道法,覺悟一切。種種者收成。施捨離塵業,貪吝積凡塵。 

(12)  勤行章

知吾道者,復不能行;行吾道者,復不能久,難至於道。知而能勤,久而不怠,如渡滄海,日求靠岸,始終如一,彼岸誕登,道域頓入。 

(13)  鍊穢成真章

人未生時,混混沌沌,本無一物,視聽不得,與真常會,無有名相,故曰真人。既生之後,種種形相,虛名偽裝,俱為幻假,名曰假人。眷此幻身,累罪萬千,稱為罪人。欲修大道,譬如鑄劍,煆錬滓穢,始見精鋼,勇烈無滯,當成妙器。輕凡重聖,上昇大羅。 

   (14) 演化章

從吾道者,是名善業。離吾道者,是名惡業。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成有等差,同歸於道。一切眾生,顛倒妄想,造地獄行。不自覺知,踴躍相進,投於愛河。今為眾生,說法度人,啓方便門,當得福報,同證無為。 

(15)  成真章

精心苦行,絕世所欲,不興妄想,無有梁著,鍊形化炁,鍊炁化神,鍊神合道,體入自然,斂萬法歸於一身,以一身而化萬境,不滯有無,永絕生滅,是名真人。 

(16)  三乘等差章

小乘之士,目不妄視,耳不妄聽,心不妄知,禁約一切,泯絕萬態,以致於道。中乘之士、視無所視,聽無所聞,心無所知,動無所逐,以觀眾妙。大乘之士,無見而無不見,無聞而無不聞,無知而無不知,內外洞然,達彼無間,故能参宇宙,而遊無盡之域。 

(17) 以言勸善章

贈人以財,不若贈人善言。黃金雖貴,用之則窮;善言於心,終身為寶。一切神仙真人,皆以無上要言,得成道果,人能持是說,普告眾生,令得奉行,獲福無量。 

(18)  苦樂先後章

學道之士,斷諸愛慾,卻絕肥鮮,長齋清思,研味至道,是為苦中求樂,能知其樂,不見其苦。一切眾生,貪戀榮華,迷惑聲色,肆情縱慾,造諸快樂者,是造諸苦。修道者,苦而後樂,眾生樂而後苦,人當明悟慎擇之。 

(19)  不二門章

大道無親疏,聖眼無貴賤,一切眾生,皆以平等解。有善性者,與成其善;有道性者,與助其道,若有所擇,是有二門。分門別戶,便立牢獄:大公無私,飛昇天堂。 

(20)  不殺章

人要學道,慎勿懐殺想,一切諸眾生,悉貪生懼死,我命即他命,慎勿輕於彼,心貪口腹,樂甘肥殺,戮充啖食。能懷惻隱,心想念彼怖,故當不忍啖,以證慈悲行。 

(21)  清淨章

學道之士,以清淨為本,靜心少思,嘯詠太無。覩諸邪道,如靚仇讎;遠諸愛慾,如避臭穢。除苦惱根,斷親愛緣,冥冥濁海,自得淨界。如白蓮花,生於淤泥中,亭亭出水,不受污染,五臟清夷,三田華素,太玄真人,自與汝鄰。註:三田;上中下丹田。 

(22)  信心章

大乘法可出三界,以信心開覺路,信道得度,天人守信不妄,如車按時起行,終能到站。一切仙真,深信大道,勤行不輟,故得證果成道,故信者心之寶,心者成之道。 

(23)  慈悲章

汝等眾生,以慈悲為本,覩一切物,常行不忍,世人痛苦如在我身,當願救護,普令安樂。一切眾生,因生愚痴,故陷諸罪苦,須以真理救拔,常行大悲心,自成無上道。 

(24)  萬法歸一章

萬派支流,同歸於海;萬法紛紛,同歸於道。眾生執著,自生分別,故墮色欲之界。當有圓通無閡,一徹諸義:無人無我,不生不滅。 

(25)  斷穢濁章

一切眾生,皆自穢濁中來,生時血海奔流:復以穢諸濁而往,死時肉體腐爛。有能清淨,信吾甙言,不受染者,斷除雜想,即出離濁浪,入我法門,無去無來,永起塵劫。 

(26) 港心章

六根不淨, 當洗其心,心不受垢,自無諸穢。故心為宰根,统御一切,降伏其心,猶馭猛虎。如有縱虎,反傷汝身,切記切記,莫可於鬆。  

(27)  證真章

學道之士,清虛而容非,拯危而濟難,慈向萬物,滅毒惡想。觀一切眾生,如我眷屬,有飢寒者,念與衣食;有疾病者,念與醫藥;有冤讎者,念與解釋;如是慈悲心,種種不可量,當來及後世,證彼真人行。  

(28)  財為患本章

財為患之本,聚財為聚業,財為愛慾根,能起一切罪。若以財培善根,始可入道境。視財如命,命不能保;樂善好施,財神升天,大道成就。  

(29)  至言普潤章

一切眾生,牽於情愛,如蹈猛火,難得休息,從老至死,不自知覺,吾言如甘露,能灑一切,使其心地,自得清涼。  

(30)  忍辱章

忍者身之寶,慎勿與人爭。一切諸魔來,我以忍坐勝,不與群魔競,來者自反戈,損人還自損,忍者得安寧,魔損吾無損,一切諸仙真,皆以忍辱故。  

(31)  造福田章

人生一世間,譬如電光速,嬰兒化老耄,倏忽春夢中,勇猛進於善,自己悲不及,處世無福田,瞑目何所恃?  

(32)  正念章

人心無邪念,一念徹虛空,一切虛空中,皆有聖與賢,常作平等觀,勤修無上行,自見虛無老,久久入大乘。  

(33)  出有無章

眾生迷惑,妄見諸有,吾道本無,有諸眾生,顛倒妄見諸無,吾道亦無。非有非無,即有即無,作是解者,能超一切。  

(34)  施言無罪章

有人問曰:何種布施功德最大?吾曰:以言施人功德最大,言有不盡,故以經典善書廣印施人,如天灑甘霖法雨,萬類受潤,欣欣向榮。天堂遊記,遍載諸天勝景,印送一本於人,令其觀知天堂聖景,悉明天文,啓無量道心,引度眾生,功德殊勝,能證道成真,超玄拔祖,捨此捷徑無路。 

有人問曰:處世何物為寶?吾曰:無罪於身,是為至寶。真珠瑪瑙,金银財寶,繫滿身軀,如 ‘囚犯’’ 枷鎖’ ,凡眼視為寶貝,慧眼視為累贅,棄其俗物,輕鬆無何罣礙,得入自在之天。 

(35)  隨緣受報章

有人問曰: 宿命因緣,可以知否?

吾曰:汝思現在因緣,則知宿命因緣;如修現世因緣,則知來世因緣。一炁無偏差,所種還自生。若問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問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36) 大力章

有人問曰: 世間何力為大?

    吾曰:慈悲之力最為廣大。慈悲之心,能化一切;慈悲之行,能伏一切。惡者無與爭,暴者無與抗,所向無敵,是為其力廣大無邊。世人如逢不如意,多生慈悲心,多修慈悲行,喜悅來臨,法喜充滿。 

(36)   契道章

人欲學大道,口無是非心,無人我相,身不啓受染著,方契無為道。眾生俱幻化,墮彼色相因,誰知樂是苦、一念了無為。 

(37)  心起憂樂章

人勿包藏禍心,損害於一切,眾生初未覺,神明悉己知,危人還自危,枉彼還自枉,天堂及地獄,一切由心造。 

(38)  道法章吾道猶炬火,取之無窮,隨其所與,能飪一切。吾法等泉源,能灌溉枯槁,潤澤一切,人生煩惱障碍,自與道違。 

(39)  入妙章

入我法門者,學至於無所學,行至於無所行,了至於無所了,是謂入眾妙門,洞觀無碍,眾生執著,妄究終始,自謂造於最勝境界,是猶妄見諸色相。 

(40)  去華章

清淨者,道之本;榮華者,道之殃。人勿憎淡泊,其中有至味。愚痴戀世慾,若蛾投火光,不知其為害,以至於滅亡。 

(41)  同好惡章

人慎無綺妄,誑惑諸眾生;勿懷毒惡心,陰謀諸一切;以身譬他人,好惡原無異;能作是念者,可證無上道。 

(42) 先實後施章

仙真以能利益一切,救拔眾生,無有厭倦,念念相因,故能成真。若復有人能作是念,當知果報無差。唯先修德行,使道德盈滿其中,法水出本源,自然流施無盡,先實後施,源遠流長。 

(43)  超色相章

有人問曰: 天尊妙相,七十二化相,負九色華光,諸天仙人,以是目覩天尊,莫不讚善,恭敬禮拜,無上希有。

吾曰: 我以非色,汝妄為色;我以非相,汝妄為相。一切初地,以肉眼觀,故不能洞觀。芳若以九色七十二相觀我,即是離無執有,不可與聞無上之義。我以混元一炁,化相千萬億,執一相而失萬相,故色相非真,變化本假,眾生勿迷色相,以見本性。 

(44)  一切恃道章

有人問曰:一切有目可見諸色,至於微妙之法,不可得見乎?

吾曰: 吾道猶日光明,普照種種色相,人須悟此,点耀心光,有目絕視,心眼靜觀,自然洞徹,微妙之法,以心悟之!離心無道。 

(45)  勇決學道章

學道之士,慎無二心,斷絕塵染,割棄愛緣,心如寒灰,滅除慾火猛燄,若身勵行,禍難不顧,如箭一發,往而不回,吾保汝身,必得道真。 

(46)  魔誡章

學道甚難,鬼神魔王,敗人成功,欲置人於死,心始快樂。汝將道成,復有諸天仙人,來試爾身,仙人試以所欲、或試以所不欲、或試以所難、或試以所畏,皆於心之所不悟,心之所不知之。酒色財氣、名利恩愛,八大魔王,近於修道者身旁,眾生切勿向魔低頭,試之過者,諸天保舉,魔王奉迎,是謂得道。 

(47)  易心向道章

上士貪善,下士貪財。一切眾生,晝不能息,夜不能寐,唯慮貨財不足、情愛傷心,當易其心而學道,心既向道,道終可得;心之向情,愛亦成空。 

(48) 勉行章

學道甚苦,如負重登山,人當效力行之,既登絕頂,其苦亦息,俯視一切皆微渺也。人之一生業債包袱,施負不放,貪戀紅塵,無有停息,一旦覺悟,放下一切,脫身自由,既得道矣,世人勉行。

 

第十二回 遊東華宮聆聽 東華帝君說法 

詩曰:

處世無奇但守中。人人樂趣走西東。

天堂大路迎仁士。地獄陰森鬼計通。  

遵循「中道」為世人處世妙法。俗云:「捕蛇被蛇咬,捉虎被虎吃。」千古不移的真理。老衲說: 害人終害己。  

五老之天,位居三十三天外,即:

東方東華帝君(木公)

南方南華帝君(火精子)

西方西華帝君(金母)

北方北華帝君(水精子)

中央中華帝君(黃老)  

他們是原靈的元老與精華。五行(金木水火土) 的始祖。他們的正炁化為人類,偏炁化為動植飛潛,宇宙萬類各具五行之炁。  

五老有五德:

東方「仁愛」

西方「義氣」

中央「信心」

南方「禮節」

北方「智慧」  

五行之炁-東華官

東方屬甲乙木。天之五常元、亨、利、貞、乾,為元者(原,源,圓) 。春為四季之首,五色屬青,人體主筋。五常為仁則戎殺。

六點法則

·東華是生命的朝陽,早睡早起得朝氣和活氣

(一日之計在於辰)

·  它的光輝是普照世人,廣闊心胸處處關照別人。

·  東華富有生生不息靈氣,心不存怨恨,殺氣等

·  不暗室虧心,不然斷東華靈氣。

· 不怒傷肝,使人氣血順,欣欣向榮的東靈氣。

· 常接近林木大自然。  

東天九門,中有始皇,出入三清,

遨宴華房,安鎮靈嶽,役運勾芒,

上繞青霞,九千萬重,參駕羽輦,

十二飛龍,左侍青腰,右衛神童,

把執簡籍,青札玉文,核定仙名,  

列言上宮,今日弟子,請陳所言,

身佩赤書,名參帝堂,願神願仙,

青籙簿中,上迴靈駕,來降我房,

二炁混合,化形嬰蒙,安治肝府,

招致華光,靈暉流灌,面生金容,

坐致自然,神明交通,天地無窮,身得長生。    

帝君曰:三清教主與五老帝君淵源深厚,三清化為三皇,五老化為五帝。太上老君乃是我的本靈,我化生下凡為老子,開東方之教,故曰「東華教主」,但世人只知老君化生老子,不悉五老而化五教之因緣。中國又稱東土或中土,我化五帝中之 「伏羲」,為道统之始,故稱「青帝」。黃老化為「黃帝」,故說中華文化者,必以 「黃老學說」為根源,此則是中土與東土相近之關係。

 

第十三回 再遊東華宮聆聽

東華帝君說法  

詩曰:

百歲光陰貴少年。青山綠水樂無邊。

晚霞猶可陶人醉。一覺黃粱學八仙。  

濟公曰: 「知足常樂可忘憂,忙中偷閒輕鬆修。」  

帝君曰: 壽比南山,因南山的樹木千年不枯,可延年益壽。青翠樹木富有生命朝氣。  

帝君曰: 天堂、地獄、人間都是一心所現,世人原靈有三個籍冊,一冊在天堂,一冊在地獄,一冊在人間。天堂即是原靈本籍,地獄、人間是原靈的寄籍。世人降生於地,如天灑種子,散播靈胎,降世之後,本有圓滿靈炁,經紅塵污染,情慾侵蝕,精神耗散,又背負沉重業債,所以陷入泥濘深坑地獄,沒有靈力歸返本來天堂勝境。  

尋找真我的喜悅  

不執著於善-若執着於善,是背負着黃金萬両,雖然上天,但寶物滿身,反成累贅,真正的成道者是能放下世間一切,而不是帶走世間一切。人空手來而空手去!執着不放,是背道。  

不掛罣於惡-惡為善之因,終生行善,心執於行善,聞惡心生不平,己失真道。天心如日月,無善惡之分,日月常明。善惡、清濁、動靜、皆在對立之中。棄惡即忘去以前惡事!  

濟公曰: 一悟能消百年業,一燈能破千年暗。  

第十四回  三遊東華宮參觀眾生原靈花樹  

詩曰:

百及竿頭在目前。飛昇一步便成仙。

深山綠樹開新葉。鬧市修身享樂天  

得一萬事畢。

世人修道依然循着一定的軌道運行。

物以類聚。世人有緣者千里之遙可來相聚,結為知己或夫妻。  

默默耕耘。勤誦聖經。勤研真理。受辱不怨。心修功補過。  

第十五回  四遊東華宮參觀眾生原靈花樹  

詩曰:   

天道自然本好生。高真四處締仙盟。

桃源勝境風光好。玉樹金花盡向榮  

帝君曰:  

修道者,將心懷放開,不可分門別戶,排斥他教。修道的人求的是和氣,樂道,好生,友聖。 

萬物與我一體,息息相關,休戚與共。各取所需,互惠崢嶸,造化的神奇。  

只要能改過自新,天堂之路已打開!

得道的仙真聖佛,他們可以在諸法界逍遙,如身置物外之士,有「我心不執於万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一個真正成道者,他們有宏大願力:修道是為了拯救世人,不是逃避世人。  

人所造下種種的罪惡,在未悟道、解脫之前,罪業是隨在身後不放的,無時不在尋找機會報復-因為你欠的必還(毫無推辭的理由) ,但若你領悟了大道,解開心鎖,那些業障,就會很快消失化散無形。  

第十六回 遊南華宮聆聽 南華帝君說法 

詩曰:

寒風凜凜柏松青。万丈洪波說法聲。

玄奘精神今復現。功垂萬古姓名馨。  

濟公曰:天地間長存的正氣。邪氣雖能張揚一時。終因違反天道而消滅。上天仁慈。為普度蒼生。垂賜寶典。以作萬古流傳之聖經。  

南方丙丁火天。又稱 '赤精子' 管轄心臟!火氣是夏天的熱氣。以有春天沒有夏天。天地萬物雖生。但無法進化成長。在天五常為 '亨'五色為紅。在地四季為夏。人間化生赤炎帝為神農。人倫五常為禮。人體為心為血。五戒主淫。

 

第十七回 再遊南華宮聆聽南華帝君說法  

詩曰:

世道澆漓意感寒。修身恰似煉爐丹。

人情冷暖随它去。佛祖心懐常喜歡。  

濟佛曰: 

錦上添花到處是,雪中送炭世間無。

天寒無人跡,暖日處處影。  

帝君曰: 我為南華丙丁火老,一團火炁灌注三千大千世界。人本具有一顆佛心道性,本身卻茫然不知,是佛而忘佛。人要如何突破世情假景之阻碍及人生複雜牽纏困擾,那就是修道工夫。  

丹天三炁,南上玉門,中有大神,

赤帝靈君,衣丹帶符,飛文羽裙,

駕乘赤龍,玉輿絳雲,南霍靈山,

萬神高尊,出入三清,上宴九玄,

赤圭侍役,玉童衛真,把執簡籙,

絳簿玉文,校定仙品,輕重上聞,

今日大王,靈嶽開仙,上迴萬神,

降我三門,變化嬰兒,鎮心安魂,

混合二炁,纏我命根,長與祱融,

駕乘景雲,逍遙南阿,天地長存,

保我長生。  

眾生不論進入那種宗派教門,心中須秉持一點正氣。樂道修身。無業一身輕!不求名相的布施,得到的果位超出‘氣象’。人沒有僥倖的成功,也沒有僥倖的得道。  

第十八回  遊西華宮聽  瑤池金母說法  

詩曰  

人群湧湧盡黄泉。未曉回頭種福。

向外求仙空捕影。家中活佛禮宜虔。  

濟公曰: 人常不滿現狀,但不求改變自己的心態行為,一味責怪他人。向外求佛,如在戶外捕捉鴿,手去鳥飛,追得越緊,它飛的越高。自己多檢點,善培自己心園。  

老母曰:

有詩云;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金為五行之王,五老之靈,金為寶物,不懼火煉,水浸,土埋,木壓。任毁不滅。彿身稱 ‘金身’ 道體曰 ‘金丹’ 。金居尊貴,流通無礙,天人爭取, ‘金母’ 能生 ‘金子’ ,故稱為母。萬物的靈性,即一團金光,所以原靈以金為母,表示靈性如金不滅,願世人體悟之。  

老母曰: 我本是混元一炁之靈,三清演化,五行生人,我再化為五行之首—‘金’ 。  

西方庚辛屬 ‘金’ ,在天五常為 ‘利’ 五色屬 ‘白’ ,在地四季為 ‘秋’ ,人間化生白帝 ‘夏禹’ ,人倫五常屬 ‘義’ ,人體主 ‘肺,皮’ 五戒主  ‘盜’ 。  

 

第十九回  再遊西華宮聽  瑤池金母說法

詩曰:  

世外桃源景色幽。遊人如織乘雲舟。

蟠桃樹下傳香味。一點甘霖潤玉喉。  

眾生本是同根生。  

活在污穢的紅塵淤泥中,雖然滿池污水,但懷抱着一顆素心,咬緊牙根,穩立脚步,不因環境惡劣而退卻。  

眾生如想求得西華靈光加被,可虔誦:  

七炁之天,素皇金堂,白帝當權,

安鎮西方,華陰靈山,號曰神王,

白羽飛裙,建旗御龍,上遊玄清,

出入華宮,總領仙籍,列簡諸方,

吉日佳辰,萬聖宴降,徘徊九霞,

流散暉光,金睛煥煥,白石洋洋,

開仙觀靈,神敷四區,願道願仙,

願生願長,上願既會,靡不吉昌,

蓐收通真,改我形容,變化自我,

與炁同翔,身飛骨輕,上昇紫房。  

 

第二十回 三遊西華宮聆聽 瑤池金母  

詩曰;   

莊子閒來夢蝶飛。清潭夜火僧舟歸。

世情擾攘隨風去。免教無常百事非。  

淨土即是樂土。人生若知勤修大道,一旦功德圓滿,脫殼飛昇,可來瑤池開蟠桃宴會。修道是終身事業。一生行善不倦。發自內心的慈悲,功德甚大。以道德為依歸,以祥和為目的,修身養性。 

詩曰:

青鸞降世度原靈。聖筆揮書道德經。

地獄天堂無二路。心分善惡影隨形。

千秋典史今猶在。萬古記遊翰墨馨。

苦海洪波從此息。蟠桃食罷享遐齡。

 

第廿一回 遊北華宮聆聽 北華帝君說法

詩曰:

青山伴月水潺流。道客心潭泛扁舟。

竹影清涼除暑熱。身無罣礙樂悠悠。 

道在心頭,何必深山求之。  

北華帝君曰:

北華是水气精華結成。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北方壬癸屬水。一個道力足夠的人,進入此種境界,會覺得舒適涼爽。我是五老中的 ‘水老’ 又稱 ‘水精子’ 水是萬物生長必須的元素。  

(一)    水性屬柔,柔能克剛,洪水泛濫時,山石,巨木,田地,房屋崩潰流失,足見柔水力量宏大。巨石經過水流可成細砂,勝過機器輾磨。人與人相處,當以柔和包容態度相對,避免磨擦,遭受損傷。

(二)    水如鏡子,可用以自照,心湖靜止無波,照見本來面目,一片清新如洗,山河大地,草木花樹,盡在水中現影,所以世人當靜(淨) 心湖,以免化為苦海。

(三)    人每天必須用水洗臉,刷牙,煮飯,煮菜,沐浴,洗滌器具,擦地板,沖廁所。還有,五湖四海船隻暢遊,交通著世界,我的度量可見一般,水性往低處流、謙虛客氣。本性光明晶瑩,清澈透底,養活了萬物,願世人學習這種服務犧牲精神,修成一位水上金仙!  

北方壬癸屬 ‘水’ 在五常為 ‘貞’ 五色屬 ‘黑’ ,在地四季為 ‘冬’ ,人間化生黑帝為 ‘成湯’ ,人倫五常屬 ‘智’ ,人體主 ‘腎、骨’ 五甙主 ‘酒’ 。  

靈咒曰:

五炁玄天,上始精流,結炁凝靈,

號曰仙廬,安鎮北恆,黑帝所遊,

遨宴北單,參龍駕浮,今日我請,

萬靈開圖,五炁徘徊,慶雲四敷,

仙童執簡,太玄度符,記我仙籍,

金籙上書,迴真曲降,混合嬰孩,

二炁交絡,洞灌我軀,玄冥携提,

神仙為儔,永享天地,萬劫無休,

願祈所請。

 

第廿二回 再遊北華宮聆聽 北華帝君說法

詩曰:

夏日堪溶百尺冰。心無愧漏風雲乘。

屠刀放下身成佛。滿地慈蓮玉露凝。

 

一顆充滿温情的愛心,也可以感化人間陰私與仇怨。當你心中覺得沒有一絲 ‘慚愧’ 時,你將可以高枕無憂、四處遨遊。

 

 

第廿三回 遊中華宮聆聽 中華帝君說法

詩曰:

神仙最愛讀書家。品德清高絕點瑕。

玉咒金經凝道氣。逍遙世外駕雲車  

帝君曰: 我為五老之一,位居中央戊己天心之地,主宰十方,世人不能離開土地而居,故我 ‘土老’ 遍佈大地:但人心不古,世道澆漓,世界無一片 ‘淨土’ 使我心悲。  

中土是五行之主,金木水火在土地上才能成立的,金從土生,木由土長,水從土出,火依土明,土居其中,萬物必賴土性助育,始能生長成就。  

中央戊己屬 ‘土’ 在天五常為 ‘乾’ ,五色屬 ‘黃’ 在地為 ‘四季’ ,人間化生黄帝為 ‘軒轅’ :人倫五常為 ‘信’ ,人體主 ‘脾肉’ 五戒主 ‘妄’ 。  

在黃老的土地上要修道,勝過其它地方。中土集五方之精華,所以中土之人,靈氣最旺,有心修道者為益。  

中黃嵩山,元炁徘徊,上有元老,

统領四方,參駕黄龍,五色羽衣,

運導九天,轉輪璇璣,煥明土星,

流光散暉,玉英芳芝,充溢四肢,

陶灌我身,脾府鮮開,養牙餐精,

萬神總歸、檢魂制魄,仙煉八威,

表裹洞明,長生不衰,通真達靈,

昇入太微。

 

第廿四回 再遊中華宮聆聽 中華帝君說法

詩曰:

火傘高張汗濕衣。清風扇竹意涼微。

商場熱烈千金重。不若僧家化燕飛。  

天上、天下相同,絕對沒有不勞而獲的果實。

帝君曰: 凡間的土地是我的靈氣所化,天上也就在人間,人間也似天上。大道不遠。頭頭是道,步步是道。修道不一定到深山!

 

第廿五回 遊九仙山桃源洞拜訪 廣成子大仙

詩曰:

人生如戲好登場。演技超群手足忙。

觀眾哈哈鼓掌笑。劇終人散淚茫茫。  

人生舞台,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每一個人都擔當一個角色,而且演技精湛。人生立功立德。

 

第廿六回 遊大成殿拜會 至聖先師

詩曰:

復與文化賴鴻儒。陋巷蝸居德不孤。

端正四非成至聖。罪消何必念南無 

『放下功名利祿,向濟世利人的方向!進德修業。』  

孔子(萬世師表): 『忠恕』之道,即『慈悲』之教,克己復禮,不違仁道,人性合天,不語天,而天道得之。人如能率性做事,不違背人倫道德,碓守三網五常即合於『大道』,既『善事』生前,死後自得『善地』,故曰: 『生而順,死而安。』  

德配天地,道貫古今  

孔子(萬世師表): 為人處事間,做到温良恭儉讓及遠離四非:

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

一日三省,修身養性!

 

第廿七回 遊西天大雄寶殿拜會 釋迦牟尼佛

詩曰:  

佛法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工夫。

眼藏正法拈花笑。苦海慈航化俗愚。  

世尊曰:正符佛教: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學佛修道,不能博覽群經,作客觀之探討研究,僅視佛學獨一 [專科] ,其它科目 [他教經典] 不屑一顧,在主觀見解下,造成偏見,不能將他教稱為[友教] ,而口斥筆書為 [外道邪說] ,佛口噴血,屠手殺生,實令吾哀嘆!凡排斥他教,攻訐外人者,皆源於私心,妬心,嗔心未滅,!原與屠夫無異。  

世尊曰: 要做一個正信佛門子弟。必要有下列的修持方法:  

(一) 信-信佛是真。信己不(作) 假。信他人無異。三者相信。一合理相。信者得救。信者成佛。  

(二) 解-解悟佛法。不作文盲字障。由解經而解心。若只解經文。不解本心。如繫寶入牢籠。身雖寶貴。實等因犯。焉得解脫成佛? 解開貪。嗔。痴三毒。始可心身俱淨。頓入佛土。  

(三) 行-信解既做。不行若無。修道貴行。故日: 修行。行者風範清高。獨行者為小道。群修者曰大道。故以一己之行。度化眾生同行。始契慈悲之旨。不作自了漢。  

(四) 證-佛有八萬四千法門。凡有誠恆之心修持。皆可成就。各修各有驗證。禪僧居士。實修實證。他教他法。各修各證。切莫起分別。嗔怨。毀謗心。以焚喪自性功德。滅卻慧根。如樹打 ‘行人’ 葉謝果落。因欲傷人。必招自傷。故謂 ‘舉火燒天猶自燒’ 切記。

以上四點足作參修之本。而富清淨三業。以了三世因果:  

(一) 身業  

(二) 口業  

(三) 意業  

除淨三業外。還要勤行六度法:  

1. 布施

a. 財施  

b. 無畏施  

c. 法施

2. 持戒  

3. 忍辱  

4. 精進  

5. 禪定  

6. 智慧  

 

第廿八回 遊南海普陀山聆聽 觀世音菩薩說法

詩曰:

紫竹林中觀自在。白蓮座上現觀音。

普陀非遠心頭是。菩薩心腸體內尋。  

世上崇拜觀世音菩薩的人很多。觀世音菩薩是古佛再來。無量劫前早己成佛。號’ 正法明如來’ 。故亦稱 ‘觀音古佛’ 或 ‘南海古佛’ 

抱元守一,不動一念!一個人活在世上,不可貪執世上形形色色!否則容易墮落六道輪迴。  

『浩然正氣』  

觀音菩薩: 凡是想修身學道者,若他們道心不退,有意逍遙佛土者,只要一呼 “觀世音’ 名號。我就現身在他旁邊。故慈航廣大無邊。可度盡天下一切眾生。  

眾生迷於七情六欲,如身陷苦海,常遭逆境,實乃咎由自取。多行仁義,則你們就是我的化身,也可以隨時隨地幫助別人。正信佛法,遵守五戒,學道修佛。  

智光菩薩曰:

修佛學道,主要是在濟世利人。

慈悟菩薩曰:

智慧大開,了悟人生四大假合,唯有佛性是真。

德仁菩薩曰:

平生不排斥儒道。

 

第廿九回 遊西方極樂世界恭聆聽 阿彌陀佛說法

詩曰:

無塵落得一身輕。淨土勤培方寸耕。

果滿功圓歸極樂。天邊海角任遊行。 

心如 ‘無愧’ 就接近佛不遠了。離心即無佛可尋!淨即定。定能生慧。 

八功德水:1.    澄淨  2.    清冷  3.    甘美  4.    輕軟  5.    潤澤  6.    安和  7.    除患  8.    增益

 

第三十回 遊三官殿拜會 天官大帝

詩曰:  

心無罣礙白雲遊。淡淡輕風坐忘憂。

流俗追隨終下墮。回光萬道照高樓。  

有錢人不見得心情舒暢,許多煩惱往往從錢堆中跑出來!  

第三十一回  遊三官殿拜謁 地官大帝  

詩曰:

懺悔前非種善因。貪嗔痴愛最傷神。

須防失足傾靈命。煉就金剛不壞身。  

大帝曰:

(一)    人若犯罪知改,有懺悔之心,我就赦其三分罪:從此知行善事,不再造罪,我再按情一一削其罪籍。

(二)    今世進入善門修道,一心不退道志,雖累世尚有遺罪未消,我亦赦其三分。若戒律精嚴至死不二,道志不退者,我可以赦七分。

(三)    百善孝為先,若無意中犯錯,但對雙觀孝順者,我亦赦減其罪。

(四)    凡人有心修道,但魔難重重,皆因夙世罪業未消,如能堅忍困苦,不變心志,我自赦其罪,減輕苦磨。

(五)    凡世人祖先罪業未清,尚困冥府,後世子孫能發善願,行善布施者,我亦可以赦其罪,使罪魂減輕苦刑。

 

第三十二回  遊三官殿拜會水官大帝

詩曰:

一派青山景色優。輕輕淡水性温柔。

澆漓世道堪嗟嘆。莫負光陰難倒流。

大帝曰: 萬物造化,各有其定律,人身亦有三官。

災厄,災字由火而生,故必以水制之,水官如河海之水,可以洗滌一切污穢,清除痛苦,清涼身心,滋潤乾涸,化解恩怨,促進生長,化消一切劫難,故世有言: 『一切化落江海。』人類的生存,是在繼起宇宙之生命,為天地立心,發揚正氣大道,故三才以人為貴,三官為天地水,水官即是人官,人為血肉之體,最易傷害,故水官隨時解厄,希眾生逢有劫厄之時,唸我聖名,當代為化解。

三官大帝曰:

『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普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三百六十感應天尊。』此乃三官寶誥,世人如能常誦,自得感應。

   

第三十三回  遊忠義殿、孝子殿

詩曰:

心血凝成一寶篇。功垂萬古說真詮。

生知鋪設天堂路。死駕祥雲做神仙。  

又詩:

砂盤磨破柳桃枝。樹汁凝成五色芝。

福地天移歸聖德。蓮花出自玉瑤池。  

善的盡頭叫『天堂』

惡的盡頭叫『地獄』  

上天愛『忠良』

地獄禁『不義』  

自古以來,忠孝節義者,皆昇天成神。  

孝道仍中國固有的美德。發揚孝道,你我有責。忠孝為人倫之首,世人必當遵之。

 

第三十四回  遊陰陽界觀人歸天情形

詩曰:

走遍天堂會眾仙。殷殷說法指心田。

人間愛慾迷魂陣。跳出網羅天外天。  

又詩:

遊記可參萬法經。勤修本性出幽冥。

楊生濟佛同揮筆。一部奇珍萬古馨。  

『天堂遊記』是一部『修道寶笈』。在聖門中之人,多懷一顆『聖心』,才能聖靈不滅。  

不與人爭

不向佛怨

不輕外教

不貪眾慾

-四項修道  

 

第三十五回  遊三界遇  八仙觀妙法

詩曰:

千古因緣步聖壇。慧根深種挽狂瀾。

天書媲美金剛論。遊記堪稱救世丹

又詩:

雲車靜坐上蓮臺。三界遨遊覺路開。

相伴仙真勤問道。提携九品見如來。  

 

第三十六回  瑤池宮中開盛會宴謝群真老母褒賞楊生慶祝成歷

詩曰:

歷盡魔難志不移。天堂路上樹銘碑。

茫茫苦海明燈塔。聖聽弘揚万佛隨。  

又詩:

法豉經敲卅六回。迷人醒覺向天推。

楊生大命今交旨。玉液瓊漿敬十杯。  

天堂風光-神仙生活。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各宗教雖然不同,各有其代表性,但他的宗旨相同,乃在提昇人類靈性,進入大公無私,濟世利人的都具有善心、佛性,今日才能成道證果,不墜輪迴。

純陽大帝曰:

我居金闕為相,輔助玉帝行政,今值普度之期,天庭亦忙,今日 ‘天堂遊記’ 著成,可使天下有志於道者,對修道方法、及所追求的天界生活狀況有一明確認識,不致盲修瞎煉,此乃世人之厚福。

玉帝曰:  無極懿旨慈賜,天堂風光傳述於世,今日順利著成天書,朕心甚悅,老母在此設慶功宴,正示天恩浩蕩,慈愛眾生,願天下眾生體悟天心,知歸善道,淨化人慾,心存天理,勤修大道,了悟本性,以期完美人性,一旦身逝皆能靈性認理歸根,盼勿負  瑤池老母之心。即刻開宴,濟佛、楊生開懷饗宴! 

濟佛曰: 世間絕無不勞而獲的事。 

萬派兼容修正道

共同合力破凡塵  

WB01343_.gif      回首頁     WB01345_.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