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玄機》雜誌主頁   宏泓道者其他文章

道家文化-13             文•宏泓道者抄錄(敕奉祖師泓道, 正统之道)

 

呂祖淺解大學經章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字解】 大學者。發揚自性之大也。明即切磋琢磨之功。明德即原性。親民即推自性之能事。化天下同胞。使各復其自性之謂。至善即無極境界。 

【節解】 大學之道。在人之性天中。既在性天中。又何必復學也,因其人落紅塵。氣稟所拘。物慾所蔽。將充份之性天。而陷於萬丈塵氛之內。所以必須用切磋琢磨之功。以期復明性天也。大學者換而言。即令人學習發揚性天之學也。雖係學天。而實不出己身耳。故先格心物。除私慾。原性復初。自身之內聖功夫。則到止境。內聖之功具足。即體固矣。復加以親民之用。何曰親民。民者。身中之良民也。良民者何。即性天也。使天下同胞。各親其良民。即聖人所謂兼善天下也。然我一人性體靈明。皇天何喜。本乎皇天一視之心。願天下同胞。咸能用上切磋琢磨之功。復回性之極大光明。由己推人。毫無人相。可以說明明德之功。係內聖也。親民之功。係外王也。內聖外王之功具足。一言而為天下後世法。一行而為天下後世則。在世曰聖賢。出世曰仙佛。至善境界不行而至矣。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字解】知止既知己所當止之境。定者羈心猿繫意馬。不能任其馳騁。使其有所歸宿也。靜者清靜無為。念茲在茲。朝斯夕斯也。安者身有所循。心有所歸。性有所安。各得其所。次第不紊也。慮者內功己足。而慮外功之弗成。抱悲天憫人之至慮。慮人不修性。虞世不清甯也。得者盡其性中之能事。廣建聖功。慈以化人。悲以憫世。三千大視為一體。由我性天之光明。而推及億兆同胞。各復自性。而我之佛果。不期其得而自得也。 

【節解】以上三大綱領。人各能毅然作去。結果達到至極無以復加至善之境界。然初步欲學大學之功。須先心知止於何處。曰止於性天也。心有所歸。而性不問自定矣。性定之後。則此身各若有若無。此心如在如不在。此性若非然而不非然也。清靜無為。渾然一理,靜若山嶽。動似河海。而達到真靜之境界。此所謂身有所循。心有所歸,性有所安矣。性既安則內聖之功具足。以下慮與得者。此其外功也。亦可以說是親民之道耳。內聖雖係具足。必以悲天憫人之心常抱。苦心婆心化世。一人性天未明。己之性天猶未明至極峰耳。慮者。慮世界眾生不悟。慮社會同胞性天未明。此以眾生為慮。以天下為憂也。亦既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也。量己性之所能。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如春風到處靄然拂面。萬物為之萌芽。人人為之喜色也。如是眾生覺性。而己之外功得矣。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字解】物。即有形質之物。本。即發物之源頭。末。萬殊也。事。親民渡眾之事也。始。即開端。終。即結局。知。即明澈。先。即先天賦性也。後。即後天生我父母也。道。即無極至境。 

【節解】凡世界具體之物。必有源頭。例如一株植物。源頭在其極細極微之顆種裡。此其之本也。此株植物。由根發本。自本生枝長葉。終於結億萬極細極微之顆種裡。此其末也。亦即由末返本耳。如物無本。則末從何來。無末則返無從。本能生末。末復能返本也。至於人間。凡是一事。多半有始無終。美滿之事情。結果陷於苦惱。如復性天之人。以親民之功。為己應份之事。朝斯夕斯。念茲在茲。乾乾不息之真精神。而矢志前進。將以造至善之極峰為終矣。苟具始勤終怠。莫言親民之事。縱極細極微之事。亦萬無一成。我且拿個比喻。蒼天之始終也。試觀之每年春夏秋冬。寒來暑住。分毫不錯。從開天闢地為始。傾天陷地為終。無有一年不是如此。甚至無有一月一日一時不如此者。大始大終。人何不法歟。果能如用。欲使天下同胞。咸明其固有之明德。應當由何處入手。必須先將本國士民。格其心物。致其良知。然後始能明其明德於天下。欲將國內士民。格其心物。致其良知。必須先由家庭作起。諺曰。治國易而齊家難何也。治國之道。除行仁政外。以法濟其所不及。齊家則不然。悉用於大化之力。先齊其心。舉家言行範以道德。咸能明其明德。而後家有千口。心口一心也。然欲齊其家。必須先修其身。修身之法無他。初步必須言行相顧。捨己從人。虛心容物。二六時中。如對鬼神。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戰兢自持。恐德不足以化他人。而況肆之乎。但欲作到此步。必須先正其心。心者一身之主。萬相之宗。心之所發。意必隨之。意之所動。身必行之。此心中立不倚。澄然如長天秋水。萬里一色。浩然正氣。充塞兩大。欲作此步。非先從誠意下手不可。意何以誠。意者心之發。心發意隨。一體連貫。此意蕩蕩如虛空懸掛。本無著落。忽善忽惡。本無止象。如不加以誠字。則渺渺何著。誠何者。即不虛之謂。意發中誠。身行合理。意存至誠。而心則大中至正矣。欲致此步者。必須致其良知。良知即自性也。致者推廣行遠也。如良知埋沒。心章又安所歸乎。心既無歸。仍無止境。雖欲正而不可得。性者君也。心者臣也。意者民也。身者役也。君心克明。峻德是懷。而心意身。始能共役。而踐之以道也。君失其位。則飛沙橫流。變吉祥為禍殃矣。而又安能得其道哉。欲致其良知。必須先格心物。將氣秉所拘。物慾所蔽。一切傳染之性。咸去。恢復固有本然之性。則以上造詣不行而至矣。此章係由用返體。萬殊總歸一本。氣象終還一理。諺曰。水流千遭歸岱海。此之謂也。總言聖經賢傳。佛學道典。千言萬語。不外一性。性之所發。理不得而奪之。理之所生。數不得而移之。數之所至。人安得而強之乎。欲移其數何難。遵循大學條目。實地力行。則命由我造。福自天申矣。信然。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字解】如前。

【節解】是以將後天一切氣秉所拘。物慾所蔽。傳染之性。悉數格去。則猶撥雲霧而重睹青天矣。如是推廣行遠。致達我良知之所能。以盡其天職而化民也。意雖欲惡不得其伴矣。故曰誠。誠其意。意有所止。雖心發以不正。而意亦弗隨之。心安得不正乎。心居至正。覺心源漸趨性海。性安得不磊落光明哉。故格致誠正。內聖之功也。身既修。見於言行大德所感。未有不俯首而受化之者。舉家心齊。始曰家齊。國者一家一家所集合也。我家齊眾家慕之。推廣行遠。咸向春風。復濟之以法。而國大治矣。國治諸候響應。朝野仰望。士民引領。安謂天下不太平乎。故修齊治平。外王之功也。體用分明。則內聖外王備矣。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字解】天子。天下元首。替天行道。教養萬民者。庶人萬民也。壹。無極代稱數之始也。 

【節解】天子元首。替天行道。教養萬民。必須由己身作起。欲從己身作起當先由何處入手。必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次第不紊。循序而進。內聖之功方足。如是則性天污垢消盡。一身瑩瑩。潔白如玉。以不言化諸國。以立身教萬民。推廣行遠。天下萬民。咸知修身為本。民以自治何用被治乎。故聖君之治民者。非治民身也。治民心也。只治其身。不治其心。則捨本而逐末矣。如能治其心。而身無有不治者。空治其身。而心亦未有不馳者。故聖君非治民也。化民也。欲實現萬民皆得其化。非己身內聖之功具足不可。治民。化民。誠有分析。可不細思歟。所謂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其間泛濫無彊矣。可以說一個團體。為其團體之長即君。被其所使即臣,如一個商號。經理君也。其下之臣也。只經理一身作則。言行合度。待人如己。未有其下而不盡忠於經理者。此從一個小範圍說起。任何團體皆然。由小推大。方能極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也。先由一個小團體之君臣。而推到整個天下之君臣。個個小團體之景象,則自知大矣。此一貫之理。不可移焉。休謂君只言皇上。臣只言官也。一個團體莫非君臣。一個組織莫非君臣。世人休執一也。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字解】本者格致誠正是也。末者。修齊治平是也。厚薄皆不得中理。 

【節解所謂其本亂者。乃格致誠正四步功夫。皆未循序作到,而欲實踐修齊治平之舉。誠為難矣。如同灌溉植物。不溉其根。而灑枝葉。則愈灑愈枯。人可不自警歟。所以捨本逐末。乃是根本極大錯誤。厚者何。曰性。薄者何。曰情。應其厚其所厚。薄其所薄為然。故道德君子。未有厚者薄待。薄者厚遇也。 

總論

大學一書。乃致大同之道也。由何點見來。現在浩劫彌漫。黎民倒懸。究其劫源。皆係蒙蔽己性。利用己情耳。久之則己性益塞。氣質日深。嗜慾日甚。將天地生我之大用。己身應盡之天職。盡置於腦後矣。故心為大同之先覺。心為浩劫之淵源。噫嘻。心乃造劫弭劫之樞紐耳。致大同之心。乃天賦明德之道心也。造浩劫之心。乃物慾所染之血心也。此二心原有辨焉。人人皆具明德真性。賦自理域。純善無惡者。在我運於一身。活潑自如。然明德之道心。在先天白玉無瑕。著氣象遂為四相所糾紛。物交物引之基已矣。本通天徹地之心。遂化為後天此心也。聖人立教主要地點在何。不外令人人由後天物慾之血心格除。以復回先天純然之道心而巳。人人此心以復。世界大同立現。所以欲趨大同境界。非人人遵從聖經之道不可。然前賢註解。不乏其人。皆言簡理明,吾心深佩。然有美中不足者。不尚篤行。許知聖人立教。垂書萬古。非令後世作富貴之憑藉。功名之階梯也。乃化人人覺性。個個覓心。以期止於至善。共臻於至理。此其聖人之本心也。吾有見於此。故不揣駑鈍。淺言註解。詞簡易明。無論何節何句。皆不離性心身三字。此其根本解決。如性心身分岐。則為凡夫。性心身合一。則即曰聖德。而所專重者。在力行二字耳。行之以力。至誠不息。聖域賢關。人人可登。至於如何入德。性心身如何融合。前以註之詳矣。無容重贅。願天下同胞。將以迴光返照歟。(本篇完)

 

WB01343_.gif      回首頁     WB01345_.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