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乃濟
悼念學長梁小中
閱讀今期《壹週刊》陶傑的文章,得知資深報人梁小中最近在加拿大多倫多逝世,不禁喟然歎息。因為在眾多同業之中,我與梁兄的淵源最長,在小學便一同讀書。他的年紀比我大兩歲,所以我該稱呼他為學長。
當時我是十一歲,梁兄比我大兩歲,我們所讀的不是一般的小學,除了讀書,還要接受軍訓,就像當兵一樣。學校的名字叫做「廣東兒童訓練團」,後來改名為「廣東兒童教養院」。學生不分年級,卅多人編為一分隊,三分隊為一中隊,三中隊為一大隊,就像軍隊中排、連、營的編制一樣。我與梁兄恰巧同被編入第六中隊,這個中隊特別的地方,就是同學來自全國各省,小孩子語言學得快,我和梁兄很快便能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梁兄更厲害,他說起普通話來,還能說出幾種地方的口音。
後來,我考進了張發奎將軍創辦的志銳中學,梁兄進入了廣東省政府開辦的力行中學。這兩間學校的學生,都要穿軍服和接受軍事訓練,日常生活就和當兵差不多,但不須調往前綫去打仗。陶傑的文章說:「梁兄早年曾隨同國軍行伍,經歷過八年抗戰和國共內戰。」那是個美麗的誤會。
日軍進攻粵北時,志銳中學遷往廣西柳州,力行中學跟著省政府後撤龍歸山區,但我們仍有通信,保持著亂世中最難得的情誼。日本投降後,兩間中學遷回韶關,我們又再相見。
最湊巧的,我們在廣州又再碰頭,而且成為同業,我在《中正日報》做記者,他在《中山日報》做編輯。之後,我們都來了香港,仍然是同業。可能因為是各忙各的,反而很少聯絡。不過,他是我們這個行業中的「名人」,所以不難知道他的動態。
梁兄在報刊上撰寫多個專欄,用過不少筆名,但最常用的筆名是「石人」。別人不知道這個筆名的寓意,我知道。他在學校時就喜歡運動,即使後來在報館編稿時捱更抵夜,他在白天仍然去游泳和跑步。當年楊傳廣奪得世界十項全能運動亞軍,被稱為「中國鐵人」。梁兄豪氣萬千的說:「鐵人算甚麼?將來我是石人!」以後,他便用上「石人」做筆名,直到他移民去了多倫多,只替當地的《星島日報》寫一個專欄,「石人」也是他最後使用的筆名。
我與梁兄相交大半個世紀,而且同是從事一個行業,始終無緣作為同事。機會不是沒有,多年前,《東方日報》總編輯周石約我見面,邀我擔任副刊編輯主任,據說是由該報編輯顧問梁兄所推薦。由於周老總說,該報員工待遇優厚,因此不許兼職。而我當時正在擔任幾份外地報紙特派員的工作,薪金加起來比東方日報更多,而且十分寫意,壓力也沒有那麼大,於是我向周老總婉言推辭。錯過了這個機會,此生與梁兄便沒有機緣作為同事了。
得知梁兄逝世,腦海中泛現童年與他同讀同遊的情景,如今已人仙相隔,不勝唏噓。(本篇完)
小啟:我將於下月初返回溫哥華,看相請電67440327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