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三十五) 文•宏泓道者抄錄(敕奉祖師泓道, 正统之道)
《道心秘藏》-part 3
第六章 道之靈性與因果律
「道」是至善的、萬能的,是天地之母。「道」者理也。「道理」者,屬於形而上的,不得以物體名之,也不得以物理解之。天下各大宗教均崇「道」以設教,是人生最高的指標。修道之謂「教」,指導人人走向正道,而以神道教之。易曰:「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復卦)因宇宙的事,有非人力可解者,非托之於神道不可。基督教新約翰福音:「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由此更可證明天下各大教均崇「道」以教也。
是故修道的目的是修「靈性」,什麼叫做靈性?「靈性」是道德、願力、修持、再加上「先天」的德行,四者結合成為靈性。靈性表現於生活中,為至善之德行。不過靈性也有大小,看你「道德、願力、修持、先天」的功夫為何而分別。其功夫大者則靈性高,功夫淺者則靈性低,最怕沒有靈性,人如無靈性,則渾渾噩噩。人與禽獸有何別乎?
禽獸之善者亦不乏靈性,靈性不是聰明,聰明人很多,不一定有靈性,但有靈性者都很聰明。
縱目觀之,舉世滔滔,其野心家,以兼並貪欲自豪,大戰爆發,殺人數千萬,如此「靈性」何在?其有殺人越貨或詭詐毒害者,其「靈性」早已泯滅。修道者,修此「靈性」也,將欲念去掉,靈性自然出現。所謂「道」者,為一靈明之虛體,故靈明為靈性之表現於外者,靈性當然屬於光明的。
靈性光明,自有其「因果律」,有「道德、願力、修持、先天德行。」此即靈性之因,有了「靈明」即靈性之果。怎奈,世人多不相信有「因果律」,認為因果報應是虛無的,故一味胡為,不願修道。娘今用科學常識,來闡明「因果律」,以喚醒世之執迷者了悟而不敢作惡,以收向善而修之功。
「因果律」就是宇宙萬物所受之限制,因果律來自波動力學,宇宙為波動,故宇宙之運行為曲線不是直線的。其「起」為「峰」,即是「因」;其「伏」為「谷」,即是「果」。所以為善自有善報,作惡自有惡報。人間善惡事,完全由人自己造成的,所以,人必須要切切注意。千萬不可走錯了路,差之絲毫,則謬之千裡,想要改變也太難了。古人之「戒慎恐懼」,就是因為這個關系。修道的最大目的,就是「使自己不犯錯誤」。
老子云:「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網者代表宇宙的總體,萬有均在總體中,好似一張網籠罩著大地,一切均在它的控制中,不能脫逃。天網者天秩也、天命也,誰也不敢違抗的。天秩者,天之秩序也,亦即天道也。從星球之運行及萬物之生育,知確有天秩之天道,當相信有「因果律」,這是藉科學的說法,不是隨意的,因果律不是迷信的,是由自然現象觀察出來的。
第七章 道之天秩
天地之母,創造萬物的「道」,非陰非陽,可稱中性,在這個境界裡是永生的,無善無惡、無長無短,此即所謂「天國」,亦即「真宅」,所謂「永恆之家」。語雲:「天是一大天,人是一小天。」就是說:萬物由「道」而生,每人都是「道」,修道者,希能重返於「道」,是以有先天道、後天道之區別。先天道者,未變之道也;後天道者,已變之道也。人間世為後天道,無極為先天道。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此乃後天道,故易學所講者,偏於後天道,是以有「像數」之說,然則修先天道,何以別乎後天道呢?
修先天道,必須擺脫人間世的一切欲望,所謂形而上之「無為」也。「塵世」即後天道,後天道也不是不可修,不由後天道修至先天道,焉能「歸真反璞」。修後天道,也可有所作為,不過,後天道是在矛盾中,永遠受矛盾的約束,而不能自由,如生死、成敗、名利、窮通都是不免的,魔鬼也自然產生,因人有肉體,肉體有感情,所以喜怒哀樂隨之而起,此魔道之所以存在也。魔來自陰陽,陰陽既然不免,故人生的禍福也不可逆料了。
是故,道有「天秩」,天秩者,天命也。宇宙運行的秩序,亦即自然運行之法則,亦可稱之曰:「軌道」。如地球繞太陽,距離有遠近,乃有四季─春夏秋冬之分。地球何以繞太陽而行?此乃是太陽與地球「吸斥」二力之平衡故也。太陽對地球有吸力,地球對太陽有斥力,最後形成一個軌道,此乃先天道之軌道。今日天文學家算的很仔細,推至月球繞地球,也算的很清楚,所以可登陸月球,絲毫不差。此乃道之天秩,運行至正無偏,故天文學家始得算出確准者也。
後天道亦有天秩之軌道,如「人倫道德、三綱五常」皆是後天道之秩序,人若不遵守秩序,則君臣、父子、夫婦、長幼無序,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不夫、婦不婦,則天下大亂矣。
譬如:飛機之飛行,有一定之航道,如不遵航道而飛行,則易發生相撞。如火車之行駛,有一定之軌道,若不遵軌道而行駛,則易發生脫軌事故。汽車如不遵守交通規則,而專走旁門左道,則易發生車禍,是故天有天道,地有地理,凡不循道理而行者,皆是違背天秩之旁門左道也。
或曰:上天既然降「道」於世,何又降「魔」以擾亂修道者之心志?須知「玉不琢,不成器」之義,道若無「魔」不成「道」。修道者,若不經過「魔考」之考驗,則其道心不堅,道果不進也,所以,凡修道者,不論修先天道也好,修後天道也好,必須遵守天命,循天秩之軌道而修,堅志不移,則道不進、果不成者,未之有也。萬物均由道生之,道善乎?曰:道非善、非惡。在道之本身,無所謂善惡,善惡乃起於後天,由人自作耳。
第八章 四質合成以修道
修道要「四質合成」,何謂「四質」?體、心、氣、神者也。各家論述:有修道首在「心」,有偏於「氣」,雖都不錯,但忽略其它三質,故多有偏執,未臻盡窺大道堂奧。何以體、心、氣、神謂之四質?蓋以融合可成一體「道」,分解各成質子而名也。娘將「四質」逐一詮釋,以開悟諸兒女。
「體」-即身體,世俗區分人際稱謂,即「我」者也,但不能執於「我」相,因為這個「我」,只是要達到「無我」,而至與宇宙大自然融會成一體的基本踏石。修道就是修身,體為基本要素,是以要尊重此身,但不是陷溺於珍惜,也不能流於想借重肉體,制造一粒金丹,以期永生,也不要以壓搾肉體,想開一朵「道」的奇葩。尊重身體而符合修道之旨,有下列幾個要件:
(1)健康,身體某部份有疾病,應速治療,患病在身,會影響心理的正常及修道必須的活動。
(2)定時之運動,使血脈暢通,心室才不受阻礙。
(3)日常接觸須守正,不以污穢罪惡而使身體受損。居所需清靜,保持空氣流通。
(4)睡眠需充足,養精蓄銳,使身體新陳代謝正常。
「心」─主管變化,在變化中,不能讓它脫出正軌,所以思緒的變化,不能「執著」。但是這個「心」的變化中,必須有賴於「氣與神」的後盾。
「氣」─動力也。氣合於心,始能收變化之功,氣如電、針灸以電子偵查器,查穴之所在,即明證也。氣是動能,仰之萬物能活,亦得發展茁壯。
「神」─四質中最重要者;無神,心失之變化,氣失之動能。娘舉一例:宇宙飛船何以能夠圓滿的達成進入太空飛行之任務?船(體)飛行中的操作(心)及動能所用燃料(氣),可是最重要的卻是制造飛船的人(神),由此可資明證也。
分析四質內涵後,再解釋其用:「體」須健始得實踐道理之所得;「心」須正始得變化無偏差;「氣」須馴始得動力不暴躁而定;「神」須守契於萬像之母,進於道也。此「健、正、馴、守」是四質合成而證於道者也。總此而言,體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體,循環聯系,一氣呵成,將綿綿不絕矣!
第九章 執慧歸真
修道原則性的主題「執慧歸真」,玆細加剖析這個名詞的意義。「執」不是固執、偏執的肯定義,而是啟迪認定。「慧」是智慧。所以「執慧」之意,就是以智慧的啟迪而善加運用,庶幾達到由智慧探索出一條光明大道。所謂「歸真」,其意有二:一、世之諸兒女,必須明悟,人的原靈哪裡來?二、既從那裡來,就必須回到那裡去。
修道的意義及其最終之目的,乃在企求人生於世,步上正路而達到「超生了死,脫離宇宙大輪回之境界」。因為世間的一切景物、情欲,在靈的空間裡,俱是「假像」。所以惟有「歸真」,才能擺脫這一切假像所產生的引力,而穿越這一層束縛。如老子所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因為這個「身」,帶來了「七情、六欲」,以今日生理學分析,身體除了普通感官之神經系統外,尚有內分泌及腦電波更為嚴重。所以老子之患有身,乃「慧」而有所覺悟問題之存在。及至「無身」,在此非指毀身,若身亡基毀,一切俱空,則何能言及其它。是以故,其『無身』乃是突破了「假像」,邁進「真」的境界了。
然而,天縱奇才、靈敏過人之質者少,以老子的修為,世之諸兒女能及者鮮矣!但後天是因,先天是果,欲求達到「道」的最高境界,卻仍可由後天的修持,以彌補先天的不足。
「執慧歸真」是一個總體過程的啟示大目標,俾使世之諸兒女如何去體認「道」的精髓,這就是「執慧」。因為「道」在日常生活的周圍范疇內非常廣泛,處處都可以發掘出祂的真理,可是有正,亦必有其反,「道」與「魔」是並存的,如同迷魂陣,看似條條俱是通路,可是卻能引人入岔路,若能奠定了「執慧」的工夫,也就能打破了偏見。
老子的「玄同」、莊子的「齊物」,都是力主打破偏見的立論,惟有打破偏見,才能有朗然的智珠。塵世的形形色色、林林總總,都是後天的矛盾所形成,亦即陰陽相激相蕩,由此兩個力量漩渦的運行,所以變化無常也。是故,人生於世容易產生偏見,欲求打破偏見之法,必須從偏見中尋求真理,如老子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從後天的矛盾中尋求平衡。然則修道之過程,有如:
儒家之「執中貫一,修心養性。」以達「忠恕」境界。
道家之「抱元守一,存心煉性。」以達「感應」境界。
佛家之「萬法歸一,明心見性。」以達「慈悲」境界。
耶家之「默禱親一,洗心移性。」以達「博愛」境界。
回家之「清真返一,堅心定性。」以達「清真」境界。
此皆是「執慧」之工夫,必須恆毅修持,就可達到「道」之最高境界,希勉而修之。
第十章 結論
「道」之進修,不僅合乎中國人的生活要求,即任何國家的人民也都適合,修道是無國際與種族的分別,修道是補助人類生活的缺陷,使人人走向光明快樂的道路,不過各種民族有其不同的修法,但其宗旨是一個「至善」,雖然路線不同,最後歸宿是一樣「反璞歸真」。
中庸曰:「修道之謂教」。修道必須強調修持與實踐,修道有學而知之者,謂之:「自明誠」,有生而知之者,謂之:「自誠明」,一般人均是學而知之,故必須自己用功夫,就可進於道。
老子曰:「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與道、與天地,並稱四大。所以修道者由「人道」著手,而修「地道」,然後修「天道」。修天道者,應由「性命雙修」,始得「超生了死」,而可證天道之無上境界。人道之修持
人道以人為本位,一切皆由我做起,自己身心清白,才可以敬神,才可以修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在生活中,當從改善生活做起,這就是「誠意、正心、修身也。」
修道須知:「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腳踏實地,往前邁進,才不致落空。所以「本立而道生」,立本為修道之基礎,如不從此處下工夫,則永無成道之日,須知「道」在邇,何求諸遠?修道只是「修身」,身外無道,「孝、悌、忠、信」便是道也,從此可知修「人道」之基本精神。地道之修持以兼善天下,佈施、造功立德,便是進修地道之功夫。既修成人道,便當發救世之宏願,不能以自救為了事,而應再救眾生,所謂「修己度人」,故不能兼善天下者,亦不能獨善其身也。成聖神、成仙佛,應獻身社會,殺身而後成仁,舍身而後取義,佈施濟困,行善立功立德,內修固然重要,外功也極迫切,凡有大犧牲者,必有卓絕的精神。驚天地,動鬼神,方可不朽,此即孟子所說的「浩然之正氣」,亦即「良能」也,修道者,當發揮此良能,而後可與天地相合。天道之修持以性命雙修,期超生了死,便是修天道之功夫。須知「性命雙修,超生了死。」是進修天道,最高之境界。既能超生了死,則可「贊天地化育,與天地參」是同一境界也。大學之「在明明德」,明德即「良知」,明明德即「致良知」,明德者為天賜之一點性靈,性靈不滅,即成聖成賢,此乃修天道的重要功夫。天道之性命雙修:「體合於心,心合於氣,氣合於神,神合於無。」本此四段進修,即是性命雙修,加之人道、地道所修成之內聖外王之果,就可臻於性命雙修之最高境界─「超生了死」,其靈性永久光明而不滅也。(全書完)
跋
兩儀定位,即肇陰陽,天覆地載,人處其間。娘放下九六原靈於凡塵,稟天地之靈氣而化育,生生不息,造成世界,萬物之中,惟人為萬物之靈。
人之初,其先天之靈性本是善良,降落於凡塵,受後天環境之燻陶,習而其性相遠,善惡之別,由此而分,是故,順天而行者必昌,逆天而行者必亡。嗟乎!九六原靈,僅有四億修成正果,尚有九二原靈,生生死死輪回之中,能知行善修道而成道,返回無極故鄉者寥寥無幾,每思及此,憂心如焚,不忍坐視諸兒女沉迷於紅塵苦海之中,而不能自拔。雖上天有好生之德,大開普度方便之門,處處開堂,方方闡教,怎奈,學善難,習惡易,覺者自覺,迷者自迷。娘為挽救痴迷之輩,仍不得不將無極之秘本「天道奧義」著作於先,「道心秘藏」著作於後,期以喚醒諸兒女早萌善覺,勤修大道,認理歸真,脫離輪回,免罹浩劫。此兩部無極天書,句句皆含玄機,篇篇皆藏秘奧,娘為使讀者易悟,乃以淺白文句,闡明修道之理,希世之諸兒女體念為娘一片苦心,詳為研讀而修之,聊述數語以為跋。
天運甲子年梅月望日天母至尊無極老母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