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玄機》雜誌主頁   夢筆其他文章

                                                                       文•夢筆  

夢裡玄機〔之三 二

好的師父使學佛不浪費時間

   

    又到農曆新年了。今年是甲午馬年,在這裡恭祝大家龍馬精神,萬事勝意,善緣具足,福慧圓滿。

    新的一年,不知大家有沒有新的理想和計劃。但對於初皈依佛法的弟子來說,卻是意味着要開始一段具備不同宗旨的新生活。

    受了三皈五戒後,就是正式的佛教徒了,那以後應該做些什麼呢?和舊有的生活軌跡又有什麼不同?

    最普遍的教導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所有的惡事都不要做,所有的善事都要做。聽起來很抽象,什麼是惡事?什麼是善事?殺人放火不能做,正常普通人好好地怎會殺人放火?不是做賊的也不會無端端去偷東西,那還有什麼是諸惡?

    至於做善事,除了捐錢又能做什麼?找位老人家扶他過馬路,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如何?要不做義工?又或者一天到晚去拜懺,參加法會,手拿打數機不停唸經持咒,是不是眾善奉行了?

    眾生有千千萬萬不同的種性,形成不同的性格和趣向,因此佛法才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應眾生不同的需要,因此皈依後要做什麼,不是一句話就可以涵括所有。

    在行這條路的過程中,有些人專攻理論,並不實修。有些人只重實修不重理論。有些人到處跑道場,心多多地一會覺得這個宗派好,一會又那個宗派好,把持不定。相對有些人就鎖定目標,一心一意專攻一派。

    另一類到處學習,不停收料,到最後迷失了,亳無得益。更多的是皈依了很多師父,卻苦無門路近身討教,只能在旁邊徘徊,聽的並不是師父的教導,只是師父近身弟子的片言隻語,正不正確無法分別,如盲頭烏蠅一樣亂撞。

    最理想自然是直接皈依了一位好師父,能近身受教。但這樣的因緣對很多人來講似乎是很難。師父遙不可及,自己學佛之路亦是困擾重重。

    筆者不是在潑冷水,只不過陳述很多人在皈依後的經歷。眼看有人兜兜轉轉浪費了時間而一無所得,難道就放棄學佛法了嗎?當然不是,這麼好的東西怎能失之交臂。說了一大堆,好像很複雜,其實很簡單,重點在發心上。發心是佛法中最基本卻又最重要的。發心誠摯而專注,自然會有好因緣。這是緣起法,沒有本人的意願,很多因緣無法成就。但發心不是如表面上說說,是源自內心深處的意願。清淨而純粹的發心,一定會有好因緣,會有好師父。

    師父和弟子的相處,最講究緣分,無緣不合。雖然如此,但自己不發心,如何有緣?但那些跑道場找師父的就不發心了嗎?為什麼不行?筆者學發心學了近二十年,到今天還不能掌握完全,只是皮毛,所以發心好像很容易,但內裡事實上有很多學問。

    筆者的老師曾說:師父觀察弟子要左三年,右三年。反過來弟子觀察師父亦如是。兩人能否契合,確是要慢慢來的。找到一位好的師父,得到直接的教導,就不會浪費了許多時間。
學習發心,時刻發心,是學佛的大前提。至於諸惡眾善需要智慧去分別,是在修行中逐漸領悟,沒有一蹴而及的。因此筆者還是建議學習理論,在理論中瞭解佛法的真正精神。很多人沒有耐性,想一下子就有成就,那是沒可能的事。看看所有的大德前輩,那個沒經過時間的學習磨練修行。所以沒得心急,只可以一步一腳印,老老實實地修持。與其用那麽多時間跑道場、拜懺等,不如將時間放在學習思考上,體驗真正適合自己的法門。鎖定目標,不要三心二意,發心才能一矢中的。漫無目標的追尋,徒然浪費時間。

    學佛是個人的事,證悟亦是自內證的事,和旁人無關。因此明不明瞭,只在自己的把握,旁人最多是輔助。所以不跑道場,不代表無所得。不拜懺不參加法會也不表示就不是佛教徒。那些都只是訓練心的虔誠專注,在整個過程中領悟之工具,不是學佛法的全部。

    有人問,怎知那位師父好不好?無他,只要他說的道理符合佛法的三佛印;即「諸法無我,諸行無常、寂靜涅槃」,就是正確的道理。不迷信、不嘩眾取寵、不市儈、行為符合,就是好的老師。

    下卷再論皈依後生活的情况。(待續)

 

WB01343_.gif      回首頁     WB01345_.gif (616 by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