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暮伽泳
經與咒的秘密
有些人念了一世的經,還是僧人;有些人學了一世藝,還是匠人。
那是因為念的都是別人教化的經,沒有自己的領悟;臨摹的都是別人畫的畫,沒有自己構圖的角度。
經常在FB有朋友寄邀請來要筆者like 一些經文的粉絲專頁,全被我拒絕了。
並不是否定他們信仰,而是筆者由小學至中學都一直接觸佛教經典,甚至會考還報考了這一科。在當時填鴨式教育制度下,這一科的考法:是可以翻經典,開卷考,可儲分,所以很過癮。
這次重提經與咒,是因為在準備及整理去國外參展的物品時,翻出了多年前朋友贈的心經。放下周遭亂七八糟的東西,打開由頭看了一次,重新體悟了一次觀自在菩薩的宇宙觀。
並不打算在這裡講自己對經文的領會,因為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看法及理解。
反而想在這裡分享一下經與咒的文體結構,也就是格律。
詩詞歌賦,都有自己既定的格律。如:詩有五言,七言格律;賦有騷體賦、四言詩體賦和散體賦;歌與詞講究押韻,就連商業信件都要有上款和下款……。
那麼經與咒呢?
佛教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其實concept
就和現在的互聯網相同。
是的,2500年前佛家的經典及思想其實已經跟現在一樣,很進步了。甚至可以說有過之無不及,比現在更進步。
經與咒的文體結構其實就是網址網頁的概念。
我們看下圖,比較一下就了然於心。
紅色部份是經的內容,一如網頁內容,告訴讀者經內要講
/傳播的東西。
藍色部份是咒的內容,一如網址的結構,可以是沒有意思的字串連在一齊;也可以是有獨立意思的詞組相互連續;雖不跟文法,但有自己的排列次序。
就以心經的咒為例:
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我們不能把上面這個咒的次序前後調轉,亂套著念,也不能咒前咒後亂加一些字,一如我們要上一個網頁,在網址內打錯字或亂加了一點其他的,就到不了指定的網站了。
這是一個很冷門很冷門的話題,也不是每個大師,方丈及寧波車會傳教的。
因為九十年代以前的大師,就算自己明白了三千大千世界這種概念,但互聯網還不普遍,他們解釋不了給信眾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到現在有了互聯網,很多大師們卻又主要把注意力放在經文的內容上,致力於傳教內容,普渡眾生,因此關注了解的人很少。
說到普渡眾生,順道在此溫提一下:
上面我們既已明白 “咒”
是網址的概念,那麼,如果在一些節日中,有習慣頌經迴向給其他眾生的師父們,看到這一篇文章的話,記得頌經時切記要一併把 “咒” 念完,不要只念經就罷了。要不然沒有
“網址”,其他眾生,去不到那個界面,只能停留在原有的界面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