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文•駱思嘉
追求創新、挑戰常規,地球付得起嗎?
執筆之時是 2017年5月31日,正是世界傳奇女建築師 Zaha Hadid 逝世兩月的日子,「Google 搜尋」以她的圖像作版頭,以作紀念。Zaha Hadid,香港譯作「薩哈•哈帝」,國內譯作「扎哈·哈迪德」,生於伊拉克巴格達,後定居英國,伊拉克裔英國人,於2004年成為首位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女性建築師。兩月前突因心臟病發逝世,享年僅六十五歲。
Zaha Hadid的設計被形容為永遠挑戰常規,不停尋求突破。她的作品包括 2014落成的理工大學「創新樓」等。這建築由兩座一高一低的大樓組成,建築物的平面層層各異,全部都呈流線型,幾乎沒有一條直線。從不同角,有不同形態,有謂似小鳥,有謂似肥皂,有謂似熨斗。
理大盛讚她的設計「巧妙地融合了天然地貌與地板及窗頁建材,為大樓引入天然光線和新鮮空氣。」2014年,「創新樓」於「香港工程師學會」與「英國結構工程師學會」合辦的「卓越結構大獎二零一四」中,獲頒「卓越結構嘉許獎」。
編者想的卻是,這類建築,設計無疑是突破,但室內可用的面積必較少,間格也會較奇怪,維修保養無疑也是很困難很昂貴的。此外,在幾乎沒有直線的情況下,漏水情況相對也會較嚴重。實際情況是,在建築物落成不久,編者已曾目擊建築物上多處搭棚,非常搶眼。不知理大現在及以後每年要花多少錢去維修保養,香港的公帑又要浪費多少?
在追求「創新」、講究「格調」、挑戰「常規」的同時,是否也要考慮將來要面對的實際問題?地球多少額外資源會持續遭浪費?理大付得起,香港政府付得起,地球真的付得起嗎?
各位術數師傅或術數愛好者,歡迎以文字檔案形式將新作投稿《新玄機》,只要內容健康、不涉人身攻擊或版權問題者,我們會盡量刊登。我們的電郵地址為:[email protected] ,謝謝!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