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夢筆
夢裡玄機〔之二零四〕
令亡者明白無常,才是對亡者最好
葬禮,一般稱為白事或後事,是代表著一個人的正式死亡,而為亡者所舉行的一種儀式,亦可以說是一種處理遺體的方式。世俗大部分人都很重視葬禮的儀式,表示對亡者最後的尊重。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葬禮形式,不同的宗教亦如是。
雖說人死如燈滅,再也沒有形體,但很多人依然堅信人死後,會以另一種情況延續下去。所以中國人的葬禮儀式,會焚燒衣紙,衣紙的款式十分細緻豐盛,各種世間所需的物資,應有盡有;期望過世的入可以在另一空間,生活得富足,不會有所匱乏,很是表示了亡者親入的一片孝心。
在世俗人眼中,認為這樣做對亡者最好,但在宗教的角度呢?
天主教、基督教的葬禮多數在教堂舉行,由牧師或神父主持,唸禱告文願亡者安息升入天堂;大部分葬在教堂的墓園,後來流行火葬便也有選擇火葬的方式。
伊斯蘭教的葬禮比較簡單,清洗遺體後以白布包裹,為亡者誦可蘭經後土葬,遺體面朝聖地。
印度教則採用火化方式,認為可脫離世間與肉體的痛苦。
佛教因主張出離不入輪迴,不墜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因此佛教的葬禮注重超度的儀式,為亡者誦經咒,以火葬為主。而藏傳佛教中有一種天葬儀式,是將遺體切割讓禿鷹食用。一般人對天葬並不是很能接受,尤其傳統的中國人,有一些連火葬都十分不安而排斥。
有人認為人死後依然會有感覺,因此十分害怕自己的遺體遭受火燒的痛苦,這也導至很多人不願意在死後捐贈器官。
大乘佛教主要宗旨是菩薩精神,修六度波羅蜜。六度波羅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而在布施一項上,人死後可以做最大的布施,就是將自己身體的器官捐贈給有需要的人,可以救活幾條生命,真是功德無量。
講得容易,但真要在捐贈卡上簽名時,會不會猶豫?
佛教以人死後,不要再入六道輪迴,再流轉生死,要投生西方極樂世界,故努力修行以達到解脫為目的。亦有很多對亡者的超度儀式,簡單或複雜都有;主要是針對亡者死後不要受苦,千萬不要墜入三惡道。
到底怎樣做,才是對亡者最好的呢?
在義淨三藏所撰的《南海寄歸內法傳》中,有提及世人為亡者做了很多認為是對亡者好的事;有在自己房內設置靈位供奉、有披麻戴孝、違規留長髮(出家人不能留髮)、有哀哀痛哭、有在墓旁結蘆而居守孝、有讀經念佛、設香花等;甚至有泣血三年,七日不食,才認為是孝子所為。義淨卻認為這樣只是將自己弄待疲累不堪,不但幫不到亡者,反而令亡者加上塵世勞苦的枷鎖,從黑暗再走向黑暗;對亡者來說,徒勞無功,無法使亡者領悟緣起之三節。
緣起,指十二因緣;即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意思指人因十二因緣而在世間流轉生死,輪迴不息,不能出離。三節是指過去、現在、未來。
對亡者來說,最重要是讓其靈識明白緣起,才能不再流轉生死輪迴。所以亡者親人做的事,如哀傷痛哭等,只是自己認為全了孝道,殊不知對亡者反而成了牽絆。所有不能使亡者明白緣起的儀式,都不算是好。
義淨在印度的那爛陀寺和僧團生活了十年,認為依佛陀的教誨去做,才是最好的方式。
當時僧團的做法是;當比丘去世,由另一比丘確定其已死亡,當日即刻送到火化處火化。當焚燒遺體時,親友們都聚在一旁,讓一位合資格的比丘誦一段《無常經》,不需要太長,大概一張紙就可以。然後在場的人都各唸無常,隨即散去各自回住處。
《佛說無常經》的內容,正是說生老病死,容顏變衰,為病所侵,無可避免,世間一切包括親人,皆是無常(即不是永恆),都應捨去。
眾人回去後在寺外池內連衣沐浴,洗完後換上乾的衣服,再回自己房內,用牛糞淨塗地面(當時認為牛糞是潔淨之物)。這樣做的意思是指參加完喪禮,回去後潔淨自己,亦表示此事已完,亦應放下。
在喪葬的場合,沒有特別的儀式。有些人會為亡者收拾起其骨灰,做塔安放,稱為俱欏,即靈塔。曾有靈裕法師追念先人並為其修福業時,不為亡者哭泣,不著孝衣,當時京都和洛陽一帶有些僧人追隨法師的做法。有人以為這樣做是不孝,但其實是更符合戒律,也是對亡者最好的儀式。
筆者個人認為,對亡者來說,這確是最好的方式。(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