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十月十七日,眾師兄弟十餘人在恩師陳倍生老師帶領下前往浙江省寧波市堪証蔣介石母親墓穴,此乃我們多年心願,今天終於如願以嘗,心情特別興奮……。
筆者攝於蔣母墓道牌樓前
午後飛機降落寧波機場,即時直赴普陀山。普陀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也是著名的佛教勝地,據云南海觀世音菩薩在此得道成仙。我們入住普陀山莊酒店,該酒店負責人得知我們從香港遠道而來,家師更是風水名師,剛巧他們要改建及裝修,便請教家師風水上的要點,家師一一給予指示。陳總經理熱情設宴招待我們,席上大家言笑甚歡。陳總為我們介紹普陀山名勝及地區的建設及經濟發展,使我們獲益良多。普陀山天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兼有,寺、庵密佈,如稍作詳細旅遊非三數天時間不能領略其景。我們行程緊逼,只參觀了南海觀音及紫竹林二處,已令眾師兄們大開眼界及身心暢快,餘下景點留待下次參觀感受吧!
蔣母堅持不與蔣父合葬
蔣介石先生母親王采玉,奉化斑竹鄉葛竹村王有則先生女兒,生於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幼承父教,稍識文字,聰明伶俐,尤精於女紅,深得慈愛。但家道中落,以一雙巧手苦做針線活,資助家中生活,生活過得十分艱苦。十八歲嫁予曹家田村俞某,婚後夫妻相處還算不錯。越年生有一子,突患急症,而其夫俞某又患霍亂,均沒有及時醫治,雙雙夭亡。遭此厄運,年輕孀居,自悲身世,心灰意冷,萬念俱灰!不久便遁入空門,在葛竹附近的金竹庵束髮修行。幾年後的一天,有一看相先生進庵討茶,他對王氏說:「我見你有福相,若能早日還俗再嫁,日後必得一貴子,晚年將光耀無比!……」這話使王采玉有點心動。此時,正好溪口玉泰鹽鋪老板蔣肇聰(即蔣介石父親,生於一八四一年,卒於一八九五年),接連喪偶,有意再續,經伙計王賢東(王采玉之堂兄)介紹,時年二十一歲的王采玉再嫁予四十五歲的蔣肇聰,次年即生貴子蔣介石。
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四日上午七時,蔣母王采玉卒於舊居內寢,享年五十七歲。蔣母在病中頻頻囑咐蔣介石,在其死後一定要為她擇地而葬,堅持不與蔣父同穴合葬。其理由是:蔣肇聰早已禮葬在溪口北邊桃坑山,其墓中築有四穴,蔣肇聰及前二房妻子徐氏、孫氏同時進入三穴,旁邊留一穴備給王氏。但蔣母認為,她當年再嫁也是明媒正娶,用花轎抬進蔣府,當然不願屈居第三,更不願自己兒子被人議論為第三填房所生,以免影響其今後的前途與事業。她深信自己兒子將來是大有作為的。她認為「甲字穴」是最乾淨、最好的墳地,閒雜野鬼不能侵入,而親人卻可自由進出。因此,一定要另選擇風水寶地以蔭子孫後代。
蔣介石謹遵母親遺命,先請二位風水先生,親自陪同在雪竇山、徐鳧岩、相量崗、妙高台等地踏勘了半個月,最後選定了離溪口約三里的白石山魚鱗巒中壟面西北的一塊小平地,據說這是「彌勒佛的肚臍眼」。在此鳥瞰山巒,古木參天,林海蒼翠,山腳下有三個自然村落每天炊煙不斷,猶如三股天然不息的清香,這確是一塊風水寶地!為了防止壓壞龍穴,石器不宜過重,墓不宜過於豪華,一般即可。
寧波蔣母墓之案山
彌勒佛肚臍風水寶地
蔣介石每天至白岩山監工興築,於同年十一月廿三日安葬完畢。孫中山親自為蔣母題寫墓碑「民國十年,蔣母之墓,孫文題」刻在橫碑正面。碑面頂上,扇形應欄刻有「壼範足式」四字,意為女中模範,足為楷模。碑旁刻有蔣介石撰聯:「禍及賢慈,當日頑梗悔已晚;愧為逆子,終生沉痛恨靡涯。」墓前地上刻有鳳凰與翠竹圖樣,其意是指蔣母是從葛竹村飛出去的金鳳凰。
在慈庵山腳豎立一座石牌樓,中門上首刻著「蔣母墓道」四個大字,兩邊雕有花卉、盆景等各種裝飾。墓道全程六百多米,其路面用鵝卵石砌成,路邊有石凳。沿途拾級而登,見土色鮮潤,山龍圓渾有勢,滿山青松蒼翠,林葉茂盛。
蔣母墓後山之來龍過脈,令旗簇簇
蔣母墓雄渾有勢上佳吉穴
墓穴坐北向南,地雷覆卦,直龍結穴,前案一字文砂,遠朝山數層,樂山令旗簇簇,頓跌穿田過稻而來。可惜因霞霧大,未能把巒頭全部清晰拍攝下來。綜觀左右砂手,來龍枕山,山巒層層,雄渾有勢,實為上佳吉穴地。近年蔣家後人凋零,其因何在?主要是蔣介石未能入土為安,福蔭後代子孫;更重要的是蔣母墓前堵塞的石柱,陽氣不來,陰氣不散,後人堪慮,誠可歎也!
昔日的墓穴並無石柱,現穴前堵塞墓門水口的石柱,不知是何時放置,致令後人凋零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