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鄭國 cheng.jpg

粵港風水實錄之五十九:

 

陽春縣留垌村崩洪過峽                 

                     
    由於近期筆者寫過深圳鄭氏三世祖「蟻地」及二世祖「旗形令字穴」的關係,廣東省陽春縣留垌村之村中父老們,透過《新玄機》雜誌內筆者網址找到筆者之地址,寄來各父老的聯名信,同一時間更透過《中國鄭氏報》總編輯鄭華強宗兄轉達意向,大致是十分開心看到鄭氏祖先歸根之地,雖然未能親身南下祭祖,但在《新玄機》網址上憑筆者之文字及彩色插圖,暫時瞭解告慰一番,已是心中一大快事,何況是由鄭氏後人為先祖撰寫祖墳風水,更是難得及罕有。……

                                                            鄭氏宗祖之朝案,山後之圓金頭〔太陰〕為案外貴人峰

廣東陽春縣留垌村新建祖祠

    由於陽春留垌村自開基祖至今三百陸拾多年,因為政治因素,一直民生困苦,資源有限,所以到現時留垌村已有村民子弟一千四百多人,但還是沒一個祠堂。各父老內心一直耿耿於懷,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見到一間祖祠在村中建成,則死也瞑目,有面目見列祖列宗之意。所以當外地宗兄帶同《新玄機》雜誌回家鄉後,各父老開了一個村中大會,一致通過希望找到筆者去留垌村為他們已選好的宗祠地點,擇吉拉線立向。一來希望各祖先有歸宿之所;二來保佑全村風調雨順,丁財兩旺。信中更附有十多張村內附近的山巒、水流及準備起鄭氏宗祠的正側相片及說明位置圖紙一張。

    筆者收信後第二天,收到陽春留垌村一名代表來電,說村中各人均希望筆者親到留垌村一行。但筆者表示:(一)、因為來信資料顯示,他們之前是有風水師跟進過,所以筆者不方便隨便中途加入,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二)、寄來相片中準備動土起做宗祠的方向為坐東向西,但下元七運於二○○三年年底結束,坐東向西收兌卦方,豈不是追寶尾,所以請該村代表和各父老分析一下再作打算。後來該村代表再次來電,表示各父老已清楚交代,尊重筆者學問,會以筆者為主。而該村代表原來就是他們留垌村的風水師,他也說希望筆者能前去,好好向筆者學習學習。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何況本人曾許諾,凡有關鄭氏祖墳及宗祠均不計酬勞,免費為各宗兄叔伯效勞,因此相約《中國鄭氏報》總編輯鄭華強同行,筆者負責風水設計,華強兄負責採訪筆錄,以便加入族譜。

 

                                                                            全村四山環抱,惟西南方見天關,宜取用

祖居棄西南坤方天關美景而不用

    翌日上午九點由深圳出發,經六個小時車程,約下午三點多到陽春汽車總站,六七名宗叔已備私家車恭候。一番寒喧後再坐一小時的車程,方到陽春縣留垌村,大家在宗叔賢達叔之大院落腳,筆者提議趁還有太陽,請大家帶筆者環繞全村一周,瞭解一番。

 

                                                         

                                               筆者建議將地堂前之小圍牆拆建成一門樓,收天關旺氣,改順宅運


    筆者先從宏達叔祖居看起,只見全村四面群山環抱,觀其祖居建築應屬村中最古老及有氣派之屋,應為村長之位。陽居坐子向午,後山圓金作靠,但正南方巒頭平平,只見西南坤方天關美景反而棄而不用,實在可惜。可見古老村莊之地師及宅主,均以坐北向南為建村立寨之主要提綱,豈知風水立村,應以局立向,何況後靠為大圓金星,四面環山以天關為向,祖屋坐東北向西南,天門宜開,地戶緊閉,全村三餐不愁,雖經戰火,山高皇帝遠,自成一國,豈不美哉!賢達叔求教補救之法,筆者為他將地堂外矮小圍門,劃向定位,於西南方開一門樓,配以旺卦,當有妙效,但定要於二○○四年擇吉方可動之,因本年太歲在此方也。

 

                                 

                                           方山(入林鳳)全貌。左、中、右均有螺蚌石成崩洪過峽〔部份被禾稻遮擋〕


「十大崩洪」之螺蚌地理優點

    然後一行十數人,從左向右圍繞大圓金星而行,先有(巽)方公山土名「入林鳳」山,(寅)方有太子山,(艮)方有婆山,(子)方有鶴山。再由北至西,開帳包環全村,至西南方天關。從山巒起伏來看是公山作祖山,左/右出脈開帳,右白虎長,左青龍短,合抱至西南方天關相連,所以全村及宗祠以坐東北向西南為最理想之選擇。

    當大家行到公山與大圓金山之間,有很多低田刼刼而下,留垌村地師開明叔,指著前右方的小山脈和筆者說那裡是過龍位置,但筆者見公山與大圓金山之間有多塊大石不規則地在中間橫列。筆者指出此處才是行龍之處,開明叔不明所以說:「龍遇界水即止,龍怎會在此而過呢?」筆者分析:

    (一)、龍是從公山層層刼刼穿田過峽而下,只不過經幾百年開田種稻,行龍之偽象已模糊了。

    (二)、公山兩邊左/右自行跌頓出龍虎,雖龍遇界水即止,但書云:「護峽可過。」

    (三)、中間十多塊大石可當水口砂之禽星來看,但另一角度卻是十大崩洪之螺蚌也。石梁渡水其形有十:「謂之十大崩洪曰橫石、曰節目、曰馬偽、曰螺蚌、曰交角、曰之字、曰也字、曰川字、曰十字、曰斷續。術家謂之崩洪者,朋山為崩,兩山對峙是也。共水為洪,二水分流是也。」《撼龍經》:「崩洪節目最為強,氣脈相連無斷絕。」《入式歌》:「崩山洪水難尋脈,石上留真偽,喚作崩洪有十名,官貴此中生。」開明叔聽罷大歎,自己在此地五十多年,都不知道有這樣地理優點。筆者認為如果不是有十大崩洪過峽,又無宗祠收旺,有天關又不懂收,哪能在三四百年間由十多戶人到今天一千四百多人口呢?此乃結大村的格局風水也。


                                     

                            曲尺地右後方來龍,坐式造墓合山形法度,可惜龍虎砂手作分手狀,後人發達不顧祖


玄空大卦抽爻換象生旺祖祠

    跟著大夥兒到已定之祖祠地方,其實此處早已由開明叔所定及已作開金取水剪裁。全村又無其他地方可用。幸好前面朝山有情,近方順弓小河環護宗祠,本年動土,明年二○○四年八運啟用,零正合度。筆者只有用玄空大卦之抽爻換象法來生旺該宗祠,使留垌村各人丁財兩旺,子孫光宗耀祖。

    當天晚上,筆者在宏達叔家門之地堂外微微燈泡下,給村中三十多位年齡八、九十歲的父老,作全村風水分析及宗祠設計與分金定向處理。三十多人對筆者唯唯是諾,有些甚至因終成願望,在微弱燈光下眼泛淚影,使筆者有感責任重大,不容有失之壓力。為瞭解更多風水優勢,筆者更答應各父老翌日臨走前為他們在附近的兩個祖墳做風水分析。

 

                                 

                  「鷓鴣墳」前左/右鷓鴣古成鼓角,前有餘氣,成內明堂、中明堂案山關欄,左/右青虎相讓,

                                                                                          遠方朝山像展翼蝠鼠正向

「曲尺墳」「鷓鴣墳」天柱高壽比彭祖

    第一個祖墳在太子山上,是五世祖居遂公之「曲尺墳」,後來更在二十多尺外葬下其妻冼氏之墳,巒頭向好,暫且不提。奇怪者是兩墳同一坐向,均為坐甲向庚,但收渙及比兩卦之間,理氣收卦不清。

    第二個祖墳在公山旁之「鷓鴣墳」上的七世祖伯桓公及其妻麥氏,坐向是坐巽向乾,但向度竟又是廿四山乾與亥之中間線,巒頭雖亦甚佳,理氣全不對元運,得物無所用。較奇怪的是當時下葬開金井的位置下掘出兩塊一模一樣如鷓鴣鳥蛋一樣的大石卵,村民就將兩石安放在墳前的左/右四十五角度上。不知是有心或是無意,這種放法卻是鼓角位,對後人有加強聲名的好處也。以上兩墳雖碑向失效,但同是後靠公山之高峰,書云:「天柱高而壽比彭祖」。難怪個個老人家都近九十高齡以上。

    當天中午飯後,多位父老親身送筆者及華強兄到陽春汽車站,更買了很多陽春特產相贈,老人家盛情難卻,筆者只有竭盡所能,在將來宗祠建造過程中,做到最好,以報各老人家知遇之恩。

 

                                                                                                                    (本篇完)

鄭國強網頁:http://www.chengkwokkeung.com.hk

鄭國強電子郵箱:masterc@public.szptt.net.cn

WB01343_.gif      回首頁     WB01345_.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