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李侃諸    

金華黃大仙祖庭

    --兼論蘭溪黃大仙廟

 

〔左〕黃大仙祖庭來龍的封誥火星可見兩組雙薦貪狼  〔右〕祖庭白虎金星夾耳及穴星

 

     一早擬定了在二月下旬,由上海出發,往黃山再去杭州作風水墈探的我們,因為筆者的腰腿傷患還未復原,恐怕誤了黃山的疾走,故臨時改變路線,往浙江的金華一行。早前因為日嘉師妹從她金華的風水客戶手中得到一張黃大仙廟水庫的照片,又從客人口中得知該廟有極多港台善信參拜,應該大有瞄頭。但由上海驅車前往金華的車程長達三百五十多公里,估計需時四至五小時才可抵達目的地,於是我們於二月十九日早上六時正,由上海出發前往。可惜當天因為大霧關係,導致上海通往金華的高速公路臨時封閉,我們一干人等與上千輛汽車都塞在國家級的高速公路上,苦候了五個小時。這一塞車卻也誤了我們的行程,到達金華時已是日暮時分,只得寄於明早一行。

    當晚日嘉師妹的金華客人張先生來到酒店探望我們,一是報喜,自從日嘉師妹替他看風水之後,他的生意與日俱增,人際關係因為生活上五行的運用恰當,亦大大提升。同時他亦為我們指出,原來金華這地方,還有一個黃大仙祖庭的好去處,於是我們決定臨時加插這個遊點。

    二十日的大清早六時正,我們向黃大仙祖庭出發了。

 

 

 

〔左〕祖庭雙薦貪狼及肚臍中抽出脈 〔右〕扛壽宮前及青龍金星夾耳

    黃大仙祖庭位於金華市以北大約十五公里的金華北山的西南山麓,亦以地下河、岩溶奇觀出名,人稱雙龍洞,是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我們行車大約二十分鐘就已經進入了蜿蜒的山路,其路多彎而窄,但見兩旁古樹參天、百草爭春,挾帶清晨的早息,中人欲醉。突然轉了幾個急彎,前面濃霧鎖徑,視野只有五呎之遙。各人心情都緊張起來,司機更不敢繼續前行,提議折返。筆者於是出言安慰各人道:有心參聖千里來,早到霧門未曾開,大仙必定憐痴意,阻道雲童領客來。果然不到五分鐘,前面陽光照耀,雲霧盡去、讓出一條鳥聲爭鳴的山路來。過了雙龍旅舍,大約五分鐘就到了一片平坡的鹿田村停車場,原來這黃大仙祖庭是有公共車可達的。下了車,教人眼前一亮,擺在我們眼前的竟是一個大約有兩個足球場大小的「天池」鹿田湖。湖中有三四個小金星作成串珠狀,青蔥可愛。在這天池轉左向東走,是一條微斜的山道,兩傍倒也建有三十來棟村屋形的商店,擺賣一些旅遊紀念品。但當地人都是很禮貌地向我們微笑點頭,輕舉手中一些物事作招徠,客氣中帶有樸實感。大約行了十分鐘直斜路,在我們左手方,一座莊嚴的道觀黃大仙祖庭就展現眼前。

   
這祖庭前身是一山神廟,相傳後來因為紀念宋代的黃初平及黃初起兩兄弟在此修道成真,一同昇仙,才改建成為現在的黃大仙祖庭。這觀外是一堵不十分起眼的黃白磚泥山牆,觀前一度石橋,旁有放生池,進入山牆是五進石級台階,兩旁植有古柏多株。

    當進入第二道山牆時,前面頓然開朗,兩旁各建有一行修舍,用作招待客人及清修之用。鐘鼓樓是不可缺少的了,中間建有數層台階,可使人悠然而登。在大殿「扛壽宮」之前,造有一個以二十四山作圍欄的陰陽符號圓臺,人站在臺中之陰陽線上對話,有身歷聲之迴響。臺上的二十四山欄杆,刻意在辰戌丑未四山上作進出口,隱寓深意。這一切都不是我們心中所在意的,最令我們驚嘆的就是這觀內鐘鼓樓兩側的天然小金星丘,是該觀後山來龍出脈結穴時跌出的「夾耳」,渾圓可愛。

 

 

 

〔左〕黃大仙祖庭及其背後之雙薦峰  

〔右〕新黃大仙廟前平台。左後方是王淮墓的巨門少祖星的掛角溜金


   
既然前面提及黃大仙兄弟一同得道的事蹟,我們到來就是要以自然大地的風水印証一番。我們在現場所見,道觀「坐丑向未」,其左方山隘遠方有一星辰,如龍樓狀在巳方過脈至卯方起一如火星之封誥少祖山,細看之下,這封誥火星,其實有兩組如貪狼之雙薦山峰在焉。此峰在甲方屹立兩粒貪狼星轉卯,開帳落脈過峽至祖庭觀後成一巨門星於艮方,再於巨門星之右角轉亥方,高起兩粒貪狼成雙薦峰,然後轉丑中抽肚臍出脈,開一金星窩結穴。最妙者是這金星窩,本身帶出一小帳跌出兩粒金星作夾耳砂,珍貴非常。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穴場本部自身龍虎包裹,青龍過堂,砂手多至四重,鹿田湖在戌方凝聚,水口有一如鈸狀之金星堵塞,城門緊密關鎖,至於何以此地能夠成為修仙之所?

    書云:穴後木星者貴人星也,上格出仙佛。如今亥卯未行龍結穴,與巳方祖龍成為先天坎離之局,再者震庚亥未行龍,為廉貞第五星,書曰:行龍廉貞第五星,八山無此作祖...龍雖變換...,唯亥龍最吉。凡於穴後為中宮,此星聯於艮,換貪狼謂之木生於亥,高聳者出聖仙...,故云聯氣,高聳者火星也,頗低者木星也,再低者金星也...。

    又曰:「西流水出仙佛」。今者金華之婺江,是國內有名的西流河水之一,再者因「雙薦峰起,父子,兄弟,雙得者也。」黃大仙兄弟之所以能修成正道,正是人傑地靈所致,大地固不我欺者也。

   

 

〔左〕新黃大仙廟的所在是王淮墓白虎砂的暗曜

〔右〕新黃大仙廟入口辦公樓與廟堂相背而立


    回程順道直趨金華市蘭溪縣之
新黃大仙廟作一比較,當到達目的地之前,在路口約兩三公里處,筆者向同行人士指出,此方山中有巨門結穴之所。導遊依筆者手指方向看後,答曰:「這是黃大仙廟的所在啊!」難道真是這麼巧!十多分鐘後,一眾來到黃大仙廟前的停車場,這地方跟前述的祖庭之處截然不同,路上叫賣的旅遊販子,直是死纏爛打,教人煩極了。來到廟的山門,有一趣怪的人造樹形招牌,上寫黃大仙廟,十分卡通。之後是一石橋通往一小片平坡,是廟的辦公樓所在。右轉是一條小徑梯級,其右旁為公眾休憩之地。上一小坡左轉,是廟的小賣部,人立當處,只覺疾風撲面,寒冷非常,抬頭一看,只見有兩三枝旌旗,給強風吹爛了,在颯颯作響。再往上走,就見到新淨的黃大仙廟,橫垣在前。


                                         

                              新黃大仙廟前的人工水壩及形成牽鼻水的小路

 

    它是一單層式的紅頂廟堂,坐壬向丙,水地比卦二爻。廟堂因為地勢的關係,高出並與辦公樓反背相坐。廟前平台對出,是一人工蓄水塘,當時水已乾涸,初看之時,水塘東西兩岸仿似有交牙之砂手,細心看清,就覺得它們有一點反肘張腿之狀。又因廟前平台建築過高夾露,前面無護,強烈之冷風從水塘之壩上,當胸沖來,冷得眾人抖個不停。平台的圍欄漏水,兩邊側梯又形成漏腮水狀。從平台下望,有一小斜路直下水塘成牽鼻水。回看廟後,有一山坳從後射來,而廟地盤入口之石橋,正好架在一條乾溝之上。此溝約二十呎,包繞著新黃大仙廟的地盤,正好割斷後山大門入口之來脈。心內正奇怪為什麼這情景跟來程路上看到的大相庭逕,腳下卻不期然行到廟右的山坡。往山上一看,怪不得,山上明明是巨門起頂,掛角溜金,跌出兩粒明淨的金星,作走馬串珠之狀,一路落下,其中中抽一脈,所結的竟是宋朝的右丞相王淮之墓,而巨門左角溜下的金星結穴,還未名花有主。但這不是今次話題所在,而關連的是,原來這所新黃大仙廟址,就是王淮墓的白虎砂餘氣所在,近虎砂暗曜之處。所惜者,這新黃大仙廟因為開拓的關係,對王淮墓亦造成了不大不少的破壞,天意耶!亦人事所關焉!

    同行學生問及這廟的風水時,我反給他們提出幾個問題:露風不露,水漏不漏,脈脫不脫,背沖不沖,鼻牽不牽?最後更提醒他們一句,切莫貪水失局!


                                                                                                                            (本篇完) 

WB01343_.gif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