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天師府的大門 〔右〕大庾嶺一角
經云:「山管人丁,水管財源。」水能管財源的意義之其一,為河流水道能擔當運輸的作用,它可以加深各地人民的交流和貨品的交易。現代而言,高速公路運輸網,亦能滿足上述的作用。以前若在香港出發,遍遊贛州、鷹潭(龍虎山、正一觀、仙水岩、天師府、大上清宮、天門山)及韶關(南華寺)等地(全程二千二百多公里),必須要六、七天才能完成。現今,祖國致力建設此等區域的道路網多年,已有一定的成效,筆者遂以今年四天的復活節假期,遊遍上述的名山大川,以求增加堪輿學上的資料。
第一天上午,由深圳出發,中午已到河源市了。河源市位於廣東省的東北部,面積約一萬六千平方公里,為東江客家人的聚居地,人口三百多萬人,境內不乏歷朝的文物古蹟,尤以河源博物館所在地的龜峰塔,甚為著名,由於行程緊密,用過了午餐後,便匆匆起程了。
車程中「飯後睡一睡」,本是一件樂事,但筆者卻未敢怠慢,因為路程中,會經過大庾嶺,廣東省龍脈的發源地之一。我們廣東省被稱為「嶺南」,皆因在五嶺(大庾嶺、騎田嶺、萌渚嶺、都龐嶺和越城嶺)之南。而五嶺中,大庾嶺遠在唐朝,已被當時宰相張九齡下令在這裡開鑿通道,加速南方的開發,改善南北雙方的溝通。由於時間所限,我們只停留了一會兒,便北上江西省了。但腦海中卻留下了,它氣勢超凡的印象。
〔左〕楊公山隧道 〔右〕贛州形似豬頭的山巒
從大庾嶺到江西的贛州,需要通過很多條隧道,其中一條名為「楊公山隧道」,想必是紀念我們先師楊筠松而命名的。贛州位於江西省的南方,為江西之第二大市,土地面積約四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八百多萬人。地勢四邊高,中間低,可稱為堪輿學上的聚寶盤地。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佔全市土地面積的百份之八十以上。
沿途所見,各類峰巒盡入眼簾,規則的五星,難得一見帳外貴人……等,琳琅滿目,像是一個「山家」博物館似的。不知是否這樣,先師楊公選擇了這地方,設帳授徒,發揚堪輿學。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便是途中所見的農莊,附近亦多有陰宅的出現。若以此地作推論,先人擇地作居住及耕種的用途;死後,後人便在居所附近擇地而葬,這實是「先有陽宅,後有陰宅」的理據之一也。
由贛州至鷹潭,路程約六小時,到達時已是凌晨時分。一宿無話,第二天便要展開這「神仙之都」之行程了。鷹潭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面積三千五百多平方公里,人口約百萬人。此地由福建武夷山的龍脈蜿延而來,東高西低,江水自東向西流,與一般中原地帶的「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格局相異。地勢呈三邊環山形,以武夷山脈山為靠,青龍方有九嶺山,白虎方為懷玉山和黃山,以較遠的大別山作為朝山。是次旅遊的重點「龍虎山」,在該市的西南方約二十多公里。
〔左〕天師府內的玉皇殿 〔右〕玉皇殿前的靈泉井
行程的第一站「嗣漢天師府」,又名「大真人府」,是歷代張天師起居生活和祀神的地方。亦是中國道教「正一派」最高領導天師,掌管天下道教事務的辦事處。以地勢而言,背靠華山,面朝琵琶峰,門臨瀘溪河,依山帶水,氣勢甚為雄偉。現存的天師府,擁有道教建築物的風格,多起造於清乾隆時代,整個建築以三省堂(天師殿)為中心,其他建築物成八卦形。
〔左〕靈芝園內的八卦門 〔右〕天師殿前的太極照牆
我們經過了玉皇殿(殿內供奉玉皇大帝、金童玉女及十二天君等道教尊神),喝過殿前靈泉井的泉水,通過靈芝園的八卦門和幾個偏殿,便來到天師殿前。無論是殿前的照牆,或是各方的佈置,都充滿著道教的色彩,最吸引筆者的是右方牆上掛著、帶有畫意的五張符(鎮宅符、鎮邪符、平安符、求財符及和合符),左邊書上「吾家法籙、符籙,上可以動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龍虎,幽可以攝鬼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脫生死,大可以鎮家國,小可以卻災害。」由此可見,這處道術之高妙一面了!
〔左〕天師殿前陳列的符籙
〔右〕天師殿中心點的迎迷石
神龕前的「迎送石(歷代張天師迎送客人的地方)」,圖案上頗有陰陽交溝的味道,為全殿的中心點,坐壬向丙。殿中除供奉了「張天師」及各位神明外,還陳列了各種靈驗法器如天蓬尺、玉笏、玉冠、拷鬼桃杖、令牌……等。此時,很多朋友已急不及待地隨著鐘罄之聲,向天師祈福,打坐以吸收仙氣。有一些朋友,更帶了各種不同的聖物,如「大百解」紙寶、道教經書……等,在這裡過火,以祈獲得天師之庇蔭,加深此等物品之功效。
〔左〕天師殿後廳〔歷代天師生活之所〕〔右〕天師府博物館內陳列的古物
大殿左邊亦有一個櫃位,陳列了教中的各樣符籙、書籍、法器,供善信請回去,作為各種趨吉避凶的用途。大殿之後,還有一個展覽館,陳列了不同朝代,教內的各種文物、經書、符籙、法器……等,琳瑯滿目,使人有目不暇給的感覺,同時亦加深了對此教派的認識。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