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筆
夢裡玄機〔之五十八〕
夢境呈現含藏的真我
上卷提及一位同修在受完菩薩戒後做了一個黑暗地窖中充滿猛獸的夢。這個夢表面上看好像沒有什麼特別,也不屬於有徵兆,筆者認為只是一種個人潛意識的呈現。
上卷也曾寫過有很多人受戒的時候,其實對戒的定義很模糊。老實說受戒的大部份人中,真正發願的不多,其他因素及求保祐心態的倒是不少。如果你問他們菩薩戒的四重罪及四十三輕罪是一些什麼條文,該如果處理,絕有可能完全答不出來。
但這不代表他們不發心,他們確是認為自己在發心。這種矛盾的說法就根據在佛法中所說的心、意、識問題。
學佛法的人大致分為三類:一類追求學術上的研究,但不修行實踐。一類是不注重佛理,純粹修行。一類是兩者兼顧,並駕齊驅。
人各有志,不能說誰對誰不對。但經過筆者多年的觀察,始終覺得以兩者兼顧為最好。
只理解不修,無法體驗真正的奧妙,落得個紙上談兵。只修不理解,在緊要關頭時很容易誤解,更會傾向追求神通。只有兩者兼顧,如鳥有雙翼,人有雙足,得以平衡地一直向前,不易偏差。
很多研究佛理的人,說得頭頭是道,名相一大堆,唬得你說不出話,覺得他十分高深。俗語說不懂的被他拋死,懂的心中笑死。尤其學唯識的一部份人,那種天下無敵的態度完全表露無遺,開口閉口都是唯識,但如果你心中了然,就知道其實他們並不真正懂唯識。只要問他們一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不是身、口、意統一?」從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可以知道那個人是真懂,或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密教的理論可以從幾句偈語中完全概括:「六大無礙常瑜伽、四種曼荼各不離、三密加持速疾顯、重重帝網號即身。」六大是指地、水、火、風、空、識。和一般的四大多了兩樣。大致是指宇宙萬物皆由六大緣起而組成。四曼是指大曼荼羅、法曼荼羅、三摩耶曼荼羅、羯摩曼荼羅。這和日常我們活動的事物和環境有關。三密加持就是指身、口、意由凡夫的三業轉成聖者(佛)的三密。當以上所述皆得成就,就可以達到即身成佛而得解脫。
筆者只能很籠統地講一個大概,這本是一個需要終身研究的課題,豈是三言兩語可以表達。筆者最主要是想說三密加持為什麼如此重要?凡夫的身、口、意和聖者的身、口、意有什麼不同?何謂統一?這和以上所述夢境又有什麼關係?
三密加持的基本需要就是指身、口、意的統一。密教修行人在上座時,口唸真言,手作結印,意作觀想,相應本尊的本誓,這只是一個表面的統一,但事實上並不是真正的統一,一定要在「定」中生出智慧才是真正的統一,所以問題就在心意識的分別上。
心、意、識看起來好像是一樣東西,同樣是一個人腦部的活動,但其實是有層次上的分別。唯識學將其分成八個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未那識、阿賴耶識(又名藏識)。
前六識是「心」,七識未那是「意」,八識阿賴耶才是「識」。我們日常生活的一切,無論行為、思想、可控制的範圍都只在前六識打轉,我們根本無法掌控七識及八識,因此何來統一?所以曾在前卷寫過為什麼我們凡夫所做的布施總是有垢有染,凡夫和聖者的分別就在此。
譬喻說我們施捨給乞兒、借錢給朋友、捐獻給慈善機搆、做義工等等,潛意識中誰敢說沒有一點點的優越感或榮耀的感覺?看見別人的不幸,心中多少會慶幸不是發生在自已身上。筆者不是在責備,這是正常的心態,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對一個修行人來說,就要很清晰地明白這種區分。修行就是要修這含藏的識,而不是前六識。搞不清這一點,可能修習多年還是連門都沒邁進。
以上所述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筆者和很多學佛之人討論過,他們是不肯承認的。認為自己怎會身、口、意不統一,口一定對心,絕對是正人君子一個。那為什麼催眠師可以令一個人在催眠狀態之下,說出一些連那個人都沒有印象久遠的記憶?為什麼我們坐禪時,心會不受控制地湧出一大堆無相關的妄想?
做夢其實也屬於前六識的範圍,唯識學稱其為獨頭意識。看起來是單獨行動,實情還是和前六識有關,還是脫離不出十八界的困縳。因此老師常教訓筆者,不要太執著夢境的一切,筆者心中明白,只是自己貪玩而已。
說了一大堆,無非是分析那位同修的夢境。黑暗地窖裡的猛獸全是其潛意識中隱藏的東西。猛獸的意義可以是凶殘、傷害或恐懼。即是其有很多不好的業因,會引發出很多不好的業果。但這位同修肯定不知道在自己的阿賴耶識內到底收藏了些什麼?日常的表現可能溫柔平和,非常無殺傷力,其並不是故意掩飾,而是要到關鍵的時候才表露出來其原來的自己。所以說凡夫的心、口、意並不統一。
同修受菩薩戒後,戒條需要饒益有情,普渡眾生,因此會有夢境作為警示。潛意識全是傷人的猛獸,如何行菩薩道?那就真的要好好反省自己,懺悔修持。懺悔可以好好地看清自己,包括含藏的潛意識,才算是真正的面對自己,修正自己,再引伸到外如何面對眾生,受戒才有意義。(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