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筆
夢裡玄機〔之六十二〕
佛弟子是否一定要持素
最近收到讀者的回應,對筆者其中一篇有關戒律的文章發表了一些意見,使筆者忍不住想再深入地寫一寫戒律。
筆者的老師精通戒律學,本身亦奉行甚嚴。筆者跟隨老師多年,亦對戒律學下了不少研究,除了甚有趣味外,亦深信戒律和修行有很密切的關係。但老師常告誡,學戒是讓自己知道什麼該做不該做,不是去批評別人,尤其是出家眾,說出家眾的不是,是屬於犯戒的。
出家人要受具足戒,比丘(男)守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女)守四百五十條戒。沒受具足戒,不能算是出家眾。
至於在家眾,要成為真正的佛弟子,一定要受三皈五戒。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寶。五戒是不殺、不邪淫、不偷盜、不妄語、不飲酒。
很多人受了五戒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持素不吃肉,認為如此就符合不殺的戒條。這沒有什麼不對,但真正的戒條並不一定要持素。不殺主要指不殺人,此外要護生。不但包括所有一切有生命的眾生,還有生機成長的植物幼苗,都不能踐踏,可見佛陀是最早的環保者。
吃素不能叫持齋法,持齋是指過午不吃。什麼是過午?以前的人在地上插一支竹或木條,午時日在中天,只要木條的影子過了兩個手指位,就不能再吃,只能喝水。要等到第二天明光初現,即伸出手掌,見到手掌心有光,才可以吃。除非身體有病,非吃不可,但那不叫膳食,名謂「藥石」。
在佛陀時代的印度,僧團不會自己煮食,全部都出外托缽乞食。印度人覺得能供養僧人是大功德,所以毫無問題。但當然不能挑食,別人給什麼吃什麼,自然沒有一定要吃素的定義。但吃肉就一定吃三淨肉,即不見、不聞、不疑。自已不殺、不叫人殺、不為自己而殺。
後來佛教傳到中國,托缽乞食這一套行不通,僧人只好自己煮食。梁武帝見到僧人殺雞宰牛的甚為不妥,便下令出家眾全部不許吃肉,才形成吃素的傳統。所以密教有些僧侶就不一定吃素,見到請不要心中責備,以佛陀所制定的戒來論,他們並沒有犯戒。
因此在家眾因某些原因不能持素,一樣可以成為佛弟子,只要吃三淨肉就可以了。當然如果認為某些吃法太殘忍,例如大閘蟹、白灼蝦、醉蝦、炒蜆等,要活生生的弄熟,能避免就避免的好。
佛陀所制定的每一條戒,背後都有原因。如果想瞭解多一些,可以看《大藏經》中「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裡面有很多制定戒條的小故事,十分有趣。而且有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瑣碎事,並不深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有些更是做人的基本常識和道理,所以戒律絕對和提升自己修行有關聯,不能忽視。
過午不吃,一來因往來需時。二來托缽乞食由人來供養,次數多則擾民。三來食只是提供身體所需,不必要太講究。不然全日為口奔馳,那能靜下心修行。以前古印度之出家眾沒有太多體力勞動,一日一餐當然沒問題,但在家眾由於多體力勞動,自然比較難做到過午不吃。如果有心想做,可以一個星期選一日,或一個月選一日持齋法,磨練一下自己。
佛陀所制定的戒條,每一條都以修行達到解脫生死做出發點。所以對吃雖然有規定,卻並不講究,為了吃而引伸出煩惱,就違反了佛法的精神。所以有些佛弟子雖然吃素,卻研究吃得精緻,吃得考究,還常常去責備不吃素的人,也是違反了戒律的精神。
五戒是小乘佛法戒,信仰大乘佛法的就要受菩薩戒。菩薩戒有兩種:梵網經菩薩戒及瑜伽菩薩戒。梵網經菩薩戒較嚴格,一定要持素。瑜伽菩薩戒則不必持素。
守菩薩戒殊不容易,因為很多戒條都以智慧做出發點,該做不該做全憑自己的判斷。由於一切以饒益眾生為重,不能有個人的私心,因此更不能因吃的問題予人不方便及煩惱。時常要隨喜讚嘆,即時常要令別人心生歡喜,所以才說不能責備不吃素的人,或說令人心生不安的話,例如說別人吃肉就是殺生會下地獄等等恐嚇式的話。要知道世間一切事物都有其本身的因緣,自己不是神,不應去主宰,只能應緣教化,不能硬來。
讀者如果有興趣想知道多一些,筆者介紹一本書叫《南海寄歸內法傳》。這是唐朝時代義淨三藏所著。義淨見當時中國的律典不齊,戒律模糊,因此便遠赴印度,在那爛陀寺住了十多年,和印度僧團一起生活,每天觀察僧團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僧團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都是戒。義淨回中國後便寫了這本書,裡面記載了四十條規矩。衣食住行、法度規則等,非常詳盡。而且文筆優美,生動有趣,是研究戒律不能缺少的珍貴典籍。
書內有一非常有趣的內容,義淨說凡身體有任何不適,不需服藥,一概以斷食醫治。少則一日,多則數月,一定痊癒。這種說法在現代已有人做過實驗,斷食確能令人身體機能更好,很多病能改善至完全痊癒。筆者自己沒親身體驗過,很想試一下,看看是不是能醫百病。不過不要隨便亂試,要有專人指導才好。
佛弟子是否一定要持素,是自己個人的選擇,以戒來說是沒有明文規定的。但無論如何,護生是最主要的。愛護一切有情,珍惜生命,包括自己,才是佛法的精神。(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