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香港風水學家黃頁

容超榮其他文章

                             文•容超榮 

 

中醫心理治療學

 

 

      〔初刊於本刊印刷版第四十一卷,2000年11月〕                          

     

    歐美的「新紀元靈療中心」將有信仰和無信仰的病人編成組別,通過其適用的理念,予人為善地溝通,純化心靈,改善病者的負面情緒和緊張的人際關係,以致人本治療。如信仰耶穌的病人,可導其默念祈禱詞:「啊,上主!請在我受困的時候幫助我,從早到晚都寬恕我,直至陰影離我而去,讓病痛歸於無。讓煩悶歸於平靜,讓我的工作得以完成。阿門!」透過靈性感應,對病人的康復有莫大的裨益。中醫歷來亦很著重心理治療學。


    其實,病者對自己身體機能的失衡,自己疾苦的產生原因和產生程度不了解,就產生一系列相矛盾、相排斥的各種複雜心理情緒。例如在治療時,與親友和醫護人員均可造成對立,使病情激化。為化解這些矛盾,需了解病者,同步亦讓病者有條件地認識其病的現況,配合所需治療。《黃帝內經.靈樞.師傅篇》云:「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雖有無道之人,惡有不聽者乎?」


    人有七情六欲,而七情歸之於醫理之中,就是可以致病的因素。喜、怒、懮、思、悲、恐、驚七種情感,可以由於不同的刺激,表現於人的內心世界。而用以情剋情,相生相剋的原理,可以達到身心治療效果。《黃帝內經》云:「怒勝思,喜勝悲,悲勝怒,恐勝喜,思勝恐。」啟迪中醫心理學的七情相剋療法。


    金元張子和治療一位因夜遇盜賊,而見響動即產生驚恐已久的婦女;以響聲反復刺激,再述其驚恐的根源所在。當此婦女思考明白驚恐與響動之關係後,病不藥而自癒。祝由科書籍記載「怒可逐瘀」「喜能制怒」「恐能制喜」「驚開心竅」等病症,論述了七情剋制的治療效果。《黃帝內經》中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恐傷腎,悲傷肺」等五情過極致病論說。


    六千年前埃及醫者提出思維生於心臟;四千年前巴比倫學者提出思維來自肝臟。先秦中醫認為:「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膽主決斷」「腎藏精」「命門是元氣之源」「肺主肅降」「脾主清泌濁」「食不好則臥不安」,都與思維有關。要悟出真理,有所發明或創造,人體的五臟六腑、肌膚血脈等,都在身外和身內的感受中提取養料,提昇智慧。在這個過程中,須「天人合一」,即自然自我平衡;亦是中醫心理學的主旨。


    常言道「嘻笑怒罵皆成文章」,說明樂與怒是重點情緒。樂極生悲,怒中生壯;說明喜、怒與悲、恐之關係。恐和悲的負面情緒,對自我心理平衡極為不利。人遇到悲傷,倘久久沉溺於傷痛,則會憂鬱或自殘身心。所以應當尋找恐懼之源,加以化解;否則如驚弓之鳥,惶惶終日。因此,須以怒、喜、思去掉恐和悲,保持相對性穩定,就達到心理的初步平衡。


    怒、喜、思三種情緒中,思為主要。行成於思,三思而行,思前想後……我們一般可以回到再思之中,以求不太過;過憂則不及。喜是陰中之陰,怒是陽中之陽,喜怒是對立統一的,亦是人的重點情緒。《黃帝內經•素問》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遇事應盡量以喜劇收場,若不行則從怒中宣泄(GROUNDING)。就怒中「宣泄」,應先把怒之源作為自己的良性壓力,而產生相應動力,努力發奮成功。鮮明的理性,會使人怒中轉喜,而趨向平和。用思維,則不過喜過怒,不喜怒無常。三點達到穩定局面,就能戰勝負面情緒,心理平衡就容易實現了。
(本篇完)    

WB01343_.gif      回首頁     WB01345_.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