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
藏藥與藏香
〔初刊於本刊印刷版第五十二卷,2001年10月〕
藏藥中好些藥材是中醫不常採用的
西藏醫學體系中,被採用作治療用途的藥材種類極多,其中包括植物類、動物類及礦物類藥材逾二千種之多。在這些藥材中,有部份也是中醫所用藥材採用的,但也有好一部份是西藏醫學常用而中醫並不常採用的。
在中醫藥物中,草本藥材佔了絕大部份,多用作方劑成份,讓病人回家煎煲成藥湯;藏醫則使用礦物類藥材較多,且多把原始藥材預先製成成藥,如藥丸、藥散、膏油、沖劑等,極少如中醫般把原藥材交予病者自行製成藥湯的情況。
在解放前,藏醫學生必須隨師學習採藥、辨認藥材、炮製藥材及製藥,而且對採藥有極嚴格之要求,例如寒性草藥必須採生長在寒涼之地者,燥性草藥必採長在陽光充沛之地者,絕對不用生長在不適當地方的草藥,甚至還要守候至適合的節令及時辰才採下,以確保其藥性精華凝聚至濃。
西藏醫學認為任何一種藥材均有其藥性及毒性並存。採回來的藥物,必須經「水法」或「火法」處理,把藥性增強及毒性減弱。這些藥材被製為丸、散或膏等成藥,其中配方內各成份分為君、后、臣及百姓等類,主方稱為「君」,輔方為「臣」、「后」及「百姓」等。一顆藏醫成藥,可以有逾百種原始藥材成份在內,成藥的配方更有上萬種之多。各種藥材被依藥性、藥效及藥味而分類學習及依類使用,例如寒藥退熱、燥藥驅寒、苦味者降火、性重者治心神不安等病情。此外,藏藥中還有一系列用作治病及日常保健的珍貴成藥,其中採用之藥材包括天珠、金、銀、珍珠、珊瑚等珍貴礦物及動物類藥材。這系列被稱為「寶丸」的成藥,是藏人送禮自奉的珍品,療效奇大,深受藏人稱許,其中好幾種更因其奇效而被中國大陸醫藥衛生部門選為專題研究科目,多次獲國家科技成果獎及優質藥品獎,現今更普及至幾乎任何城市的藥房都能買到。
西藏對於供佛用的香,重視程度及製造嚴謹之程度並不亞於其製藥傳統。藏香採用佛經中紀載的古方,以二十多種乃至百多種天然香料及藥材製香,其中不含任何化學香料,而且各成份之比例及處理方法均有嚴格規定,不同於漢地商業香莊的製香態度。在解放前,西藏的香廠每年還會被有關部門查驗製作過程及確保成份與比例符合古方,絕對馬虎不來!由於其成份包含多種既是香料,也是藥材的原料,而且古方中亦已顧及使用者的健康,藏香對嗅者的身心同時也有有安神益智、預防流感、定驚、令心緒安寧及消毒等妙效,並不同漢地市面上售賣的商業化學香料,對使用者有很大的好處。
(左)香港市面供佛的香枝種類眾多,其中不少聲稱來自西藏。(右)市面上有各式香枝可供選擇,但不宜選用印度香。
現今在市面上,有多種稱為藏香的商業產品,它們並非這裏所說的真正藏香,與西藏製香傳統亦沒有關連。
近年來,也有不少佛教徒以印度香供佛。這些印度香成份中有不少化學香料,對身體無益,而且有些更採用罌粟等具迷幻作用的香料(這是印度教製香傳統中的配方成份之一,對嗅者之心神有某種影響)。嚴格上來說,這些印度香是佛教徒不可採用的。在解放前的西藏,寺院中大多嚴禁供奉這些印度香枝。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