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扶乩〔之十二〕:
仙佛的苦口婆心
〔初刊於本刊印刷版第五十三卷--01年11月〕 文•道教 金蘭觀 陸毅
以下是九一一悲劇之後,九月十六日 龔中成壇主降乩直接談到這次事件的乩文:
逆天而行受折磨 恐怖襲擊紐旋窩
聲聲筆下提撕警 處處飛鸞奔走過
心中忐忑煙火淨 眼前福地善者多
萬靈俱困羔羊苦 一片慈悲喚奈何 吾乃龔中成壇主是也
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恐怖襲擊,愁雲慘霧,舉世震驚。
世貿大樓插雲霄 亡命鐵鳥擊塵囂
生靈塗炭成災苦 百載繁華一夢消
悲哉哀哉!世紀慘劇,歷史重演,六十年前,暗裡循環,時空轉移,禍及無辜,慘不忍睹。心中忐忑,繁囂鬧巿,金融中心,頃刻霎時,頓成廢墟,萬靈俱困,水深火熱,欲救無從。因果循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按:提撕,出自《詩•大雅•抑》,言提起人的耳,耳提面命,乃是警醒的意思。飛鸞,即指扶乩;處處飛鸞,乃指仙佛已經通過多種不同渠道,運用金木水火土五種不同的降乩方式,用神跡提醒世人。羔羊,乃仙佛在降乩時暗示美國的專用詞。)
注意此段乩文有對紐約未來的預言,曰「百載繁華一夢消」,各位不妨留意。
這一天, 壇主更特別囑咐我們道觀,在例行誦經當中,加誦經文,以超渡迴向這次災難的死難者:
我壇力主求赦民難,冀求世界和平,減少災劫,天涯海角,四海一心,心誠則靈,靈性永在,千里情緣。是故今日求赦民難,須加誦《陰符經》七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七部,全體經生續誠。開經前可由唐佈道主任、關主席、陳副主席、陸副主席、鄧副主席五位主禮人於天爐齊進五枝大香,超渡迴向美國紐約死難亡靈,聊表寸心……
(按:求赦民難是本觀一項長期法事,於每星期天下午,由全觀人員組成的經部,誠心誦念《陰符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孝經》、《北斗真經》四經,以求解脫民間疾苦,是稱「求赦民難」。經部的成員全部義務,虔誠發心參與,毫無利益糾葛,連紅包也不取,視為自己消災解孽的好機會。)
到中秋節前九月二十三日,本觀更得 濟佛駕臨,教我們修煉法門,又提到九一一事件,說:
光中月滿桂花香 把酒舉杯話哀腸
羔羊中東陣局亂 迷惘曲回陰森藏
處處闡道文成帙 方方壇開筆吐芳
共化干戈為玉帛 世界和平願如償 吾乃濟世聖佛是也
哈哈!大家好!
秋風明月,佳節來臨,與生暢敘,把酒談道,樂也融融。金筆生輝,蘭庭璀燦,光照寰宇,輝煌瀟灑,超凡脫俗,修身煉道。
世界干戈,災劫頻臨,以道化劫,主善消災,災消福臨,化悲劇為喜劇,化戾氣為祥和,和平共處,以和為貴。貞義禮和,道佛同源,無分彼此。歐美時局,中東危機,四面糾紛,緊張時勢,人心愴惶,水深火熱,災民叫苦,慘不忍睹。冤家宜解不宜結,冤家路窄,異術殺人,更是恐怖!寬恕別人,仁義禮智信,信仰自由,五教真諦,捫心自問,魔由心生,魔由心滅,道心魔心,一念之間。霸道強權,魁罡好殺,生靈塗炭,成敗得失,是非黑白,自私作崇,私心醜惡,騎虎難下,面子所關,人性反省,貪嗔痴毒,禍及無辜。……
五教本來是一家 因時因地設教化
教主離世遷真理 以訛傳訛嘆奈何……
好生長澤人未達 再示善誠作晨鐘
寬恕忍辱循正道 潛修佛門六波羅
這段乩文,特別談述了一個人們普遍誤解的大問題,就是「五教同源」的問題。
「五教」,指的是「道、佛、儒、耶、回」,據
祖師降乩指出,大地之上本來只有一個天,當然也只有一個主宰,但地上的人們對上天的認識不深,信仰不堅。於是隨著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生活文化和語言,上天派出了五大教的教主降世,他們或降生於中國,或降生於印度、中東,用當時當地的語言宣揚真理,這就成為了後來的「儒、釋、道、耶、回」五教。這些真理,我們如果小心翻閱、研究、探索,就會知道在闡述天地之間的大道理方面,其實相當一致。
五教教主傳道之後,相繼回返天庭,留下人間的教義著作,就是現在的《道德經》(道)、《佛經》(佛)、《四書五經》(儒)、《聖經》(耶)、《可蘭經》(回)等。只可惜,後世人們限於自己的認識和智慧,囿於特定的成見,困於狹隘的地域觀念,受制於語言文字的障礙,加上斷章取義的學習態度,曲解經文,於是真理在一些人手上變成了歪理,開始發展成排斥他教的現象,宗教信仰變成了打壓別人、鎮壓異己的武器。這就是 濟佛「五教本來是一家,因時因地設教化,教主離世遷真理,以訛傳訛嘆奈何」這段話的由來。
只是,仙佛的苦口婆心,又有多少人能夠領會呢?……
另一段乩文,是執筆前十月十四日 龔壇主降乩所述:
世界干戈尚未停 天降災劫屢不驚
無常到時百事了 何不謙讓享太平
歐美作風,東亞局情,阿富弱國,炮火轟天。恐怖襲擊,水深火熱,傷及無辜,人民受苦,哀鴻遍野,慘不忍睹。異術殺人,防不勝防,戾氣未平,後果不堪……。
目今世界亂紛紛 經濟蕭條聞驚魂
貧富懸殊治安慮 行仁積善道德村
乩文中慨嘆災劫發生,世人始終不會驚覺,而向和平善道而行,百姓不僅因戰火而悲慘動蕩,更因由此產生的經濟蕭條而吃盡苦果。字裡行間,透露出對天下黎民的慈悲和衷腸,但世人毫不覺悟,上天貴盡心機,徒嘆奈何。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