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嘖嘖稱奇的事常會發生,最近發生在梁特首身上。是人格分裂,或是依然故我?是志大才疏,或是畏首畏尾?
在努力爭取民意時,大談民生民意。一個偶然,也許機關算盡,上位成功。忽然忘記自己的承諾,又或是真的黔驢技窮,胡亂推出惠及中低層家庭的置業計劃,進一步將樓市泡沫化,單計差餉地租的收益增長,政府肥過豬仔,得一層樓居住的市民則要加重負擔;更推出年青人租住宿舍,年青人的錢拿去交租,會否放下老人家不理?衰過「置安心」。是冇料到,是hea做,是班底能力問題?
少時讀過大禹治水,其父鯀以築堤防水,禹則加用挖坑去水;前者未竟全功,後者為民解困。禹之治水法門是利用了水向低流的道理,必要時也加築堤壩,不逆水性,讓其奔向河海。這說明了只懂築堤抗衡不會成功;只懂挖渠疏導也不會收效。樓房只從土地供應入手,沒有恰當的政策防止囤積,讓富商以其限量出售手法控制供應,加上現時低息環境,和強勁的外來購買力,政府卻只懂以守株待兔般的等市場自然調整,若真的爆破也早有言在先,以香港速度解釋責不在我,要知泡沫越大,爆破時殺傷力越大。
商家現今之銷售手法,是因應那時淡靜的市場而推出的策略,目的是確保企業利益,當然大型企業有足夠的財力支持才可推此策略。亦因為當時的境況,小型發展商只好靠邊站,寡頭壟斷的形勢更加鞏固。
經過多年經濟變化,現今情況逆轉。然而,商企的銷售手法不變,以限量供應,讓需求積儲,再以資訊影響市場,加上外來資金流入,息口低企,形成更大的需求,得以提高樓𠍿,增加收益。
有謂 “不怕官,只怕管” 。商企的做法沒有錯,我們只能說他沒有考慮社會的責任。正如一些商人說:這是政府要做的事!管理好,更是政府的責任。限量銷售手法宜加管制。
沒有不被操控的市場,是因為市場是由參與的人互動而產生,經過一段時間,規則才會𧩙生,於是政府制訂法規,市場參與者因應這些法規改變了行為;又經過了一段時間,有些聰明的參與者得益壯大,政府便要推出新的規則,讓落後的參與者可以努力追趕。所以各地有 “公平競爭法” , “反壟斷法” 等,目的是讓財富盡可能平均分配。要是這些法則未能達到目的,新的規則必會產生。大家仔細的想一想,這種做法,得益的不只是較窮困的一群,而是整個社群!
香港土地有限,財閥的財富卻又非常龐大,政府該如何做呢?取決於政府的目的,因為政府有的是權。
現時一平方呎樓價動不動也要近萬元,一般菠蘿飽不足5元,買一呎樓的錢,夠買二仟個菠蘿飽!要GDP靚 (必然會是短暫的!) ,當然要照顧對GDP有大影響的項目,財富亦必然歸邊,這也是做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主因,一般市民難以受惠。要是要惠及市民,讓他們安居,當然要讓市民有能力購房屋。能安居,才會樂業,有積蓄,才會思進取。香港早年發展共公房屋,讓市民安心拼搏,創造了今日的香港,亦因此麥理浩使人這麽懷念,獅子山下的傳奇,不是偶然的。特別關心房產,因它的破壞力太大,仿如糖衣毒藥,放眼世界,便知它的可怕之處。
研習命理,當知五行平和之重要性,偏枯命格,難有好結果。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