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1.jpg (4061 bytes)                                                     圖、文•伯威  

廣東風水善法轉乾坤

     廣卅是中國古城之一,它建城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它位於廣東省的南部,珠江三角洲之北,背靠白雲山,面臨珠江,既是河港,亦是海港。在古代中國的歷史中,它已是嶺南地區的一個經濟文化的中心點。而查實,曾幾何時,亦有王侯貴族在此地發跡。

 

 

                               

                                                               廣州五層樓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三年的夏天,廣州某五星級大酒店,剛在越秀山區的象崗上(離海拔約五十米的一個孤立的小山崗)興工建築,大興土木。在偶然的情況下,卻發現了一座古墓。經過考古人員精心的發掘和研究,證實墓主是西漢年間,南越國的第二代王趙眛。這可証明古代的廣州,已是王侯居住之地。

 
 南越國是西漢初期,嶺南地區的一個附庸國,傳五世,共九十三年。第一代王趙佗在位六十七年,死後由其孫承繼為第二代王。由上述的數據,可知由第二代王至最後的第五代王,只經歷二十六年,平均一王只佔六至七年。從而觀之,此國之國祚,在第一代王去世後,已可算是江河日下,好景不再了。從此以後,廣州亦沒有甚麼「王」的出現了,這是甚麼原因呢?且在這裡賣個關子,留待下文,自有分解。

 

 

廣州五層樓鎮壓龍氣 

 

   很多歷史著名建築物的背後,都有著一些有關風水的傳說。有六百年歷史的廣州鎮海樓,其興建及選擇之位置,傳說便與風水學有關,且與珠江三角洲的命運,有著莫大的關連。


 話說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後,便派當時要員往各地巡查,表面是查察民情,但內裡原因,相信卻不止於此。被派往巡視廣東沿岸一帶的,便是大將朱亮祖。話說某一天,他們一干人等,浩浩蕩蕩地來到廣州越秀山上,登山觀賞。這裡,風景秀麗,山水怡人,眾人皆被這優美景色迷著。而隨從中的一位風水先生,更誇言地說:「這裡山巒起伏,龍氣磅礡,上吉之地也。」

 

    朱亮祖將軍聽了,心覺不妙,便上奏朝廷。不久,朱元璋便以防水患為理由(在古代風水學上,相信近江、湖、水道的高樓亦能防止水患),下令在這地方興建一高樓,而實以此高樓,鎮壓廣東的龍氣。
    此樓興建於公元一千三百八十年(明朝洪武十三年),樓高五樓(共二十八米),故被當地人民俗稱之為五層樓。此樓原名為鎮海樓,有「威鎮海疆」之意,又名望海樓,因此樓遠景就是寬闊珠江水面,風景怡人。


    此樓亦稱為「嶺南第一樓」,因若登樓眺望,碧波蕩漾,蔚為奇觀,為古代文人墨客必到之地。清末時有一對聯,形容此樓多年來的滄桑,甚為貼切。聯曰:萬千劫危樓高存,問誰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欄看劍,淚灑英雄。
歲月的過去,樓已顯得陳舊了,公元一千九百二十八年,展開了重修工程。翌年,這裡更闢為廣州博物館,供中外遊人遊覽,觀賞山水景色之餘,更可進一步了解廣州的古今歷史、文物及其發展史,使遊客們有目不暇給之感。 


 可能此樓之興建,真令到廣東自明朝開始的幾百年來,都沒有出現過甚麼偉大的王侯人物。直至,國父孫中山的出現,推翻腐敗滿清的統治,使國家踏進先進的年代,廣東省人民才能吐氣揚眉。是不是此樓之煞氣已經失效呢?或是有其他原因呢?

 

 

                                      外國油畫中的廣州古貌

                                            

 

李默齋兩種廣東風水補救法


 很多堪輿師每當說到廣東的風水佈局時,都說廣東地皮薄,所以相對吸收山川龍氣亦較弱,故有富無三代之應。原籍廣東的明朝地理堪輿學大師李默齋先師,在其名著《地理闢徑集》中,亦有以下一段的解釋:「吾廣風水云,富貴無三代,以千年人事驗之,信有然者。然求其故,一在朝山低遠,而拱護無情;一在水口空虛,而收束無力。」事實上,廣東之山嶺高度真比北方的為低得多。當時,廣州之邊皮,多為水鄉,無砂(山)包圍。古書有云:下手(去水的位置)無砂,枉說當年富貴,亦有此應。既然如此,有沒有補救之方法呢?

 
 李先師在其名著中亦舉出以下兩種人工的補救方法:

 
 (一) 今宜於海口闊處,在河南、沙河之間海珠對正之處,用人工築海珠倍大,既為砌臺基,仍多起屋宇,密植樹木,為廣城下關。則吾廣之山,秀氣盡於此收蓄。而城中之福澤顯貴,即十世之興隆,可卜矣。 


 (二) 錦上添花者,古人曰:巽上有峰出狀元。……以藩司衙署,取巽(東南)峰方, 於琶州(當時的琶洲,是在廣州東郊的一個小島)之間,築一塔,可五、六層, 則秀氣照耀,鍾於人文。

 
 由上兩段中,可以知道李先師所用補山的原理,非常注重下手的方位。他利用房屋及樹木等,收狹去水的位置,以收吉效。這亦可知道,李先師利用洛書九數的文曲方,興建文昌塔,以利產生文人秀士。

 

                                                     琶州塔

 

 

廣州琶州塔吉利效應

 

    公元一千六百年(明萬曆二十八年),當地的鄉紳父老,殷商巨賈多人,籌集資金,在琶州興建一塔,塔呈八角形,由青磚築砌而成,名為海鰲塔,因相傳當時水面常有海鰲的出現,故而命名。民間卻稱它為琶州塔。時間不斷的過去,李先師說過下手的地方,真的興建很多房屋,水鄉的面貌已成過去了。 


 這樣的改變,會帶來一些甚麼吉利的效應呢?李先師在《闢徑集》書中最後一段中,有以下的論說:「使吾廣大運將開,文人宜盛,天必生一特達之士,祿位高崇,精神可以驅山嶽,叱吒可以運風雷,而後能為主,斡旋其間也。噫嘻一舉,而百世之利存焉,能無厚望於諸君子哉!」相信各位讀者,心中會想到李先師所預言的偉大人物,會不會就是上文所述的國父孫中山呢! 


 近年,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經濟起飛,各地富貴商賈,不停湧現,有些更排名於世界知名富豪的前列,對世界經濟的發展,有舉足輕重之影響。這實在已應驗了幾百年前,李默齋先師對於有關改風水的預言了!證實堪輿學對下手砂非常重視。


                                                                                                                         (全篇完)

 

 

伯威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WB01343_.gif      回首頁     WB01345_.gif (616 bytes)